魯人/與畢業同學的鴻雁傳書

聯合報 文/魯人

在社交媒體甚至電郵還沒有普及的上世紀九○年代,朋友之間多以書信往來,透過一張張貼有郵票的信件,傳達彼此情誼,樸實無華。

我因在校教書,學生畢業後逢年過節常禮貌性地捎信問候,信函與卡片每次累積起來多達數十封,如要一一回覆實強我所難,但又恐失禮於人,最後心生一計,年年勉強過關。

我的辦法是,針對一段時間以來的生活近況草擬一信,內容略及自己、家人、教學諸事,約一頁長短,簡明扼要,撰寫完成後隨即複印多份,裝入信封回寄前,依來信或卡片所言,加寫幾句親筆問候。如此一來,既有標準化的近況報告,兼有專屬性質的致意文辭。

有些同學來信時特別多禮,會夾帶零食如洋芋片、貓耳朵餅等,逢年過節則改以小包裹寄來應景點心如鳳梨酥等。回信時我也一定述及收到,以免他們掛念,時而拍張享用美食的照片,皆大歡喜。

一般來說,我的信函多以「親愛的朋友」起手,接著敘明寫信時間。有一年就是這樣子開啟我的絮叨:「謝謝您寄來的卡片。每年這時候收到卡片(無論是遠方之音或是鄰近之聲)都很令人開心,每次也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看看到底是哪位好朋友捎來的訊息,有關當年您在學校求學的點點滴滴(當然有些也屬八卦性質,哈哈)立刻就會在腦海浮現。」

有時候,「統一版本」的覆函還會簡單地回味當年與同學們相處的甘苦趣事。有一年就特別說起某次我在晚上九點,跑到學校女生宿舍門口的會客室,「抽查」某小組是否按時聚會討論報告,並很欣慰地看到該組同學全都如約出席,正興高采烈地腦力激盪著。

如此寫就下來,當然並非所有同學都曾被我在夜晚「抽查」過,但是藉著回首當年的如煙往事,或也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吧。

從這些與畢業同學的魚雁往返,師生在校期間培養的情誼得以延續,甚至更為緊密。雖然無論來函或是覆信都也只是「客套」性質,但禮尚往來確也是緣分的延續,讓師生皆能透過懷念那些共度歲月,而持續在人生道路往前邁進。

電郵盛行後,卡片與信件不復多見,我仍以不變應萬變,凡來信賀節者均將上述一頁近況以「附加檔案」方式回覆,隨信加上幾句問候語句,同樣傳達了我的深厚情意。

可惜社交媒體出現後,原屬「半私密性」的專有交流方式業已大幅減少,即便原先再熟悉不過的同學,多也只剩下彼此在公開空間相互「按讚」或給個「紅心」,而那以信件來表達情誼的時代,似就此過去了,誠然令我惋惜。

生活進行式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