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容/算術,計算的藝術

聯合報 文/朱靜容

在海外小額消費,不想支付每筆刷卡的手續費和匯率,我多半使用現金。於是在掏錢時,發現了小小文化差異。

例如有回餐廳結帳,款項37.85歐元,為了儘量用掉那些繁雜又難辨識的銅板,我會先算足零頭0.85歐元,再湊齊7歐元小額銅板,最後遞一張50歐元紙鈔。

這樣的付款方式自覺清楚便利,但卻換來服務生一臉錯愕,不明白我為何把帳算得如此複雜?她困惑得低聲向其他服務員求救。於是這堂「數學課臨時抽考」多了三位年長男士,與這位二十來歲的小姑娘一同組隊應考。只見他們七嘴八舌,然後恍然大悟,解題成功。

我站在櫃台邊好一會兒,以為哪個環節出錯了,聽著他們竊竊私語,這才恍神過來:喔,原來是不知道如何找錢呀!

在超市消費,結帳人員有了計算機的協助,面對我們這款用現金支付的客人,找錢似乎簡單,應該是「手指放進鼻孔」(法語俗諺:「les doigts dans le nez.」形容輕而易舉)吧!但顯然面對像我們這類拿出精準零頭尾數的特例,還是會被投以驚訝眼光,甚至頒發「數學很好」的口頭獎勵。

至於有的超市結帳櫃員不碰現金,付款時由消費者自行操作收款機--我總猜想,設計機器程式的人一定也是道地法國人吧!因為不管我多麼耐心地逐個放進尾數的銅板,最後仍是直接以大鈔來找零!23.74歐元,投入3.74歐元,再補上大鈔,機器總只看見那50歐元紙鈔,然後嘩嘩啦啦,原「幣」歸還外,還吐出更多大大小小銅板,這下錢包更重了!

收款機顯示:219元,我自然地掏出兩枚十元銅板外加一張五百的紙鈔,俐索的老闆娘立刻數了三張一百和一枚一元銅板給我。啊,我知道:我回到台灣了!

世界在我腳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