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霖/草稈之間

聯合報 李政霖
草稈之間。今日登場/李政霖

他行跡如魍魎,總在潛水人懷疑至確定之間,霎時入滅,下一秒又突地示現在視線之外,再等遲緩的人眼胡亂掃到那身燭光般的朱黃,未及聚焦,就再度消失於草間墨藍的背景中……他是身著華麗衣裙的短塘鱧公魚,是蘆稈之巷的代表符號、統治者,亦是守護者。

流水能量趨於和緩之處,積出礫石或砂泥灘地或邊岸,經常處於淹水與不淹之間,樹難成林,而草本植物總會把握時機安身,水下橫歪直斜的草稈、或綠或枯隨水漂擺的草葉、裸露錯綜的鬚根等等構造,形成了河溪水下最複雜的光影、地景,也蘊養了最多樣複雜的生物相,如同人類社會中的老街老巷弄老社區,看似破敗陳舊、龍蛇雜處,卻攔住許多時代與時代間的人事物,不被時光激流沖走,得以留存。

草葉間,長額米蝦的紅點載著輪閃燈泡招牌時代的美學,黑殼蝦則常如色塊分明的廣告字,牠們的存在與種類,是環境指標,也是食物鏈的基礎之一。

蝦族們數量龐大但總是妥妥匿蹤,因為瞄準牠們的,是各色掠食者們。這些獵手樣貌繽紛、五花八門,唯一共同點是形影飄忽,因為自己既需要埋伏突襲,隨時也可能淪為獵物。

雙邊魚群通體在透明與不透明之間,只有內臟表面反光、骨骼具備實在輪廓,幽靈一般漫游巡弋,碩大的眼帶來敏銳視覺,經常不自覺就飄入暗處再緩緩飄出,可能只有牠們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

要刻意拆解稈、葉、鬚根的背景,方有機會驚覺無孔塘鱧的存在,牠背色如枯草,身側是葉隙斑光的螢光綠、金黃底色,眼後放射狀酒紅斑紋,與體中央成排馬賽克磚彩點連成一氣,模擬著鬚根與其透空處的陰暗孔隙,而最最巧奪天工的機械設計,體現於其游泳方式與鰭片樣態,碩大軀幹如死物般懸浮不動,豔麗的背鰭與臀鰭以規律波動擺舞,完全融入隨水搖曳的背景光影,而運動方向不符背景的胸鰭,則呈現透明,藉以隱藏在環境的動與不動之間最佳棲位上,當牠偶然出現在透空的黑幕前,繽紛,炫目,潛水人總是驚呼牠的別稱,珍珠塘鱧!

蝦的霓虹、雙邊魚的透明、珍珠塘鱧的珍珠、短塘鱧的紅衣黑裙,在幽暗空間中介於花枝招展與無影無形之間,就如這草稈巷弄,在時間軸上介於豐饒擴張與荒蕪萎縮之間,尤其遇上了人類世的「都更」之潮,更常一一被不定期剷除,因為人類對於擁有與存在的界線不允許不確定,使得草間的一切變得更不確定,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

李政霖

李政霖,1981年生於台北。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動物園野外調查計...

青春名人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