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娃娃/蟹肉與芋頭糕
南風吹起,最近一打開門,肌膚就會立即被一股濕黏氣息附著,但隨著風裡的暖意,也讓人意識到現下是最美好的飛魚汛期。飛魚隨著洋流,洄游至蘭嶼海域,而部落男子們乘著黃昏出航、在夜裡划行,捕撈屬於這個季節的生計。
我尤其喜歡四月,在達悟傳統夜曆中被稱為「Papatow」這個月分,拼板舟十人大船的捕撈任務告一段落,船團解散,輪到屬於家族的單人舟和雙人舟航向大海。海屬於男子,而女子的海洋在山上--種植芋頭的水田或旱田,以及陸蟹居住的山林之間。女子上山採芋頭、挖陸蟹,為的是穿插在飛魚汛期裡的Minganangana慰勞節(有人親暱稱呼為螃蟹節),藉由豐盛佳肴,感謝家人彼此間的辛勞付出,是一個溫馨且令人大快朵頤的節日。
挖陸蟹是一場辛苦的耐力賽,我還不曾親身經歷過,多半是聽部落阿嫂們敘述。蘭嶼常見的陸蟹有兩種,一種是「毛足圓軸蟹」,一種是「兇狠圓軸蟹」,牠們通常居住在山林或靠近海邊的林地,藏身於相當深的洞穴中,如果想找到牠們,要先學會辨識陸蟹的糞便和活動路徑。找到可疑的藏身處後,拿出工具努力挖土,大概挖出一個成人身高般的壕溝地道,然後以各種你能想到的奇怪姿勢探身入洞,將陸蟹掘出。陸蟹比想像中更伶俐,雖然是在土裡,卻有強大的遁逃本領,動作得非常俐落才能及時捕獲,還要避免被牠的大螯子攫住,每位阿嫂都是經年苦練,才養成手到擒來的功力。
若離慰勞節還有幾日,帶回家的陸蟹便會先盆養,餵食地瓜葉等綠色蔬菜。慰勞節當天,阿嫂們將陸蟹煮熟,剝除堅硬的蟹殼,細心剔出蟹肉,將蟹肉集中放在大碗裡,或用蟹殼來盛裝。剔出蟹肉後的蟹螯,會用繩子串起來製作成玩具,讓孩子提著到處跑,有些人則會把它高掛在家門口,沉默但高調地宣揚戰績。
芋頭則仰賴日常辛勤的耕種才能得以收穫。採收好的芋頭去皮洗淨後蒸煮,待熟透之後,取一個深鍋,人坐在地板上,以雙腳固定鍋子(中間會隔著一條毛巾,因為鍋子很燙),雙手握住特製的長柄木湯匙,努力將芋頭搗爛成泥狀。透過反覆翻攪,直到芋泥沒有明顯顆粒後盛盤,再像做蛋糕一樣慢慢抹面、修型成半圓弧的芋頭糕,最後火燒已熏乾的臘肉,讓豬油滴在芋頭糕上,臘肉切片作為擺盤,或妝點蟹肉,一道吸睛的美味佳肴就能上桌。
我曾做過幾次芋頭糕,確實體會到製作過程的艱辛,中途經常停下來休息,大喊:「蘭嶼阿嫂太難當了!」想起那一雙雙搗芋頭糕、剝除蟹殼的手,真心佩服阿嫂們上山下海的體力,和認真對待食物的用心。
此外,偶爾也會聽見阿嫂惦念,誰家的女兒因為工作沒時間上山,或是鄰居身體不好,一定沒辦法為自己料理大餐等,於是她們總會多準備一些芋頭糕,忙進忙出送往各處:「有餘力時,就照顧你能照顧的人。」我感受著其中的心意,回想來之不易的佳肴,嘴裡的芋頭糕和蟹肉嘗起來也更加有滋有味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