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娃娃/最近和最遠的地方
在書店的留言本讀到這一句:「在蘭嶼生活了十五年,卻從未發現這裡有書店。」我不自覺笑了,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幾年,應該會感到不可思議吧!小小的島嶼,把車速放到最慢,約莫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環島,好像沒有到不了或不知道的地方。
記得剛來前兩年,騎摩托車環島幾乎是家常便飯,有時一天可以繞三圈,怎麼騎都不會累。對島嶼店家的掌握度也極高,哪裡又有新的餐廳和小攤車,我和當時的同事們總不會錯過,幾乎在新開業一周內必定登門品嘗、確認適不適合收進口袋名單,喜歡的店家三不五時就要回訪,甚至後來跟一些年紀相仿的老闆們成為朋友,現在變成小島互相支持的心靈夥伴。
另外一種吸引人外出的誘因,便是部落長輩開辦的傳統文化課程,不管辦在夜裡或周末假日,只要有這些活動能夠參與,即便是淒風苦雨的冬季,即便有時在距離遙遠的島嶼另一端,我們的熱情總不會消減,再遠都願意冒著風雨灰頭土臉趕去上課。
隨著居住時間愈來愈長,生活的重量明顯越過內心的求知慾望,對島嶼的探索也就逐漸趨緩。人來人往,深入交流的知心朋友逐一離開,被更多新面孔所取代,一起吃飯的人也少了、海邊不再是熟悉的潛伴,以往嚮往孤獨、一個人沉澱的思緒被排山倒海的日常淹沒後,此刻連踏出家門去不遠處的雜貨店,都覺得路途遙遠起來。
我住在紅頭部落南端,沿著小八代灣、大八代灣海岸線一路騎到紅頭最北端大約是一公里,吃早餐就近的話來回兩公里,遠一點到漁人部落來回三公里,這是平日裡能接受的最遠距離。
家裡沒有印表機,若需要列印文件,得跑一趟椰油部落的小七,這時候就會先在心裡盤算好路線、農會補貨的周期、是否正好趕上店到店包裹送達等,儘量把所有事情濃縮在一趟路裡。農會每周補貨兩次,中午前會從貨輪下貨、把蔬菜水果上架,太早去可能會乾等、太晚去則搶不到比較好的食材,所以農會採買的時間拿捏是優先考量。接著要錯開客船下客的時間,避免在小七和大批觀光客人擠人。最後回程前一定要繞去加油站,把油箱填滿,因為全島就只有這麼一個加油站。
月初把握了店休,跑去北邊朗島部落的咖啡店小憩,熟識的老闆娘看著我問:「妳很久沒來了吧?」是啊,上回走進店裡大概是兩年前。旅人、移居者、半定居者,隨著身分的轉換,漸漸地就像小島許多長輩一樣,大多數時間只待在自己的部落,不會跨到其他村莊。而島嶼商家的流動性也非常高,有些可能只短暫出現一兩個夏天就歇業了,若不時常出門走動、也少流連於網路社群,便不會知道外頭有什麼新鮮事發生。
蝸居女子現在的消息來源經常是客人──打工換宿的小幫手們口傳。他們介於旅人和移居者之間,更確切來說,是「待得久一些的旅人」,有屬於自己的島嶼人脈網絡和漫遊地圖,何處新開了餐廳、草原攤販的冰淇淋口味、潛店老闆的風格和素質,只要向小幫手們請教,往往會獲得令人驚喜的答案,而蝸居女子的孤陋寡聞也常反向教他們吃驚:「妳真的都不出門嗎?」
哎呀沒辦法,畢竟往返小島某些部落的路程時間,搭飛機都已經可以從蘭嶼飛抵台東了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