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雯/透過手球做外交

聯合報 文/劉怡雯

今年世棒經典賽美日第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滿球數,全世界幾億雙眼睛緊盯螢幕,直到三振對手那一刻,大谷翔平仰天大吼,興奮地和隊友擁抱、跳躍為止。看見這幕深深激動,不只是讚賞日本一路努力奮戰,還有一股心有戚戚焉油然而生。

多年前曾隨龍井國中女子手球隊參加義大利史博登杯國際手球分齡賽,參賽隊伍主要來自德義奧中小學生,初賽期間學生連勝七場打入冠亞軍,最後對決義大利地主隊。

日耳曼民族高又壯,隨隊父母三五十人加油聲勢浩大,尤其一開始對方領先兩分。手球是以先獲得五分為勝,時間短暫分秒必爭,眼看情況不妙,教練不斷場邊指導,女孩們秉著長年訓練,奮力一球一球扳回,最後成功攔截罰球後獲勝。瞬間大夥吼叫、跳躍、擁抱,就像經典賽日本隊一樣,那是經過多少努力和背負各方期待的一種壓力釋放。

比賽期間,學生曾問為什麼歐洲選手看起來這麼快樂、輕鬆,他們教練都不罵人?是啊,沒有賽程時我們就不斷觀賽,但是賽場旁一座座大帳下外國隊伍卻在聽音樂、聊天,時不時附近溪畔傳來陣陣歡笑聲,原來他們正在洶湧不見底的河流玩水,真是快樂夏日時光。

西方學生熱愛運動,享受運動,社會要求學生自主,也學習自行負責,我非常支持這些理念。只是戲水若發生意外,將如何面對千里之外等待孩子平安歸來的家長?帶隊責任就像頭上戴著緊箍兒,往往讓人很難抉擇。

最近常在臉書或地方新聞看到龍中手球隊將前往北歐參賽,現正積極募款。很多時候偏鄉學校需要靠熱心人士幫忙,才能讓運動不斷傳承,完成孩子出賽夢想,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認真嚴肅對待每一場比賽,無法以參加嘉年華會心態赴約,究竟坐飛機和搭巴士花費不同。

學生到海外比賽不只是技藝切磋,還化身很棒外交官,比如在開幕活動中不斷和中歐學生介紹台灣在哪裡,送給他們花燈時順便說說民俗文化,觀賽則不斷替友好外國隊伍加油,還有一個最大影響,就是女孩們體驗到英語重要性,畢竟和帥氣選手聊天還要老師在旁翻譯,多煞風景!

記憶藏寶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