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翊航/爸來台北(上)

聯合報 馬翊航

國中時候家裡購入VCD機,綁賣百部影片,存放拉簾式的曲線橫黑櫃裡,是我一人在家的新娛樂。混在探索地球、絕美長城、港產三級片中的,還有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囍宴》、《飲食男女》。還不知道李安是多麼了不起的導演(甚至維持頗長時間地覺得,為什麼典禮最後頒的獎都是導演呢?女主角男主角不是更重要嗎?),但十三歲的人也有自己懂電影的方式,例如到好後來才發現,曾經交往的男友不約而同,都有趙文瑄那樣深深的人中。不過除了他的人中,劇情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周聽南洋理工大學許維賢教授演講,舉了幾個電影中饒富深意的場景,像是偉同突然得知父母要前來美國的消息,與男友賽門如臨大敵,將小愛巢內的雙人合照、裸露自拍換成父親的字畫、偉同的軍裝英姿,如同在客廳裡製造出了新的身分櫃子——方才想起來電影(與我)演出了什麼。

讀碩士班後在外面租房,當時的男友RV,經濟狀況、浪漫情懷、成家渴望都比我強得多。我的軟綿綿床墊原本很chill地在老櫸木地板懶躺,他說久積濕瘀,自掏腰包購入新床框,將我們的睡眠架高兩尺。他說要狗,就買了狗(我連以認養代替購買都還來不及建議)。交往滿一年的耶誕節,他展開一張全開尺寸、薄軟木片作底的海報,剪紙出車頭車廂車軌,一車一車貼上合照,逋逋請搶請搶——車頭蒸氣裡幾個大字「我與Baby的愛之旅」。有重量的海報從冬貼到春,邊角則因為重量捲垂。父親有天突然來電,說周末赴台北筆試導遊證照,希望在我這邊借宿一晚。借宿不要緊,只是RV得回他平常不怎麼愛回的家(即使就在台北),只是那海報要捆起來窩藏,厚厚實實像一條奶凍捲。其實大四時候已經意外出櫃過了,要收起來的大約是生活的實感,讓它們真空地壓縮,櫃中有盒盒中有包這樣地收納(可能也認為是,為過敏的人避開堅果、為不愛芋頭的人在火鍋湯底前把關之類的「貼心」)。

父親考前那晚,與我共躺一張床,彈簧下陷比平常都多。床墊廣告不是最喜歡放一支斟了水的高腳杯、怎麼翻身都不會傾倒嗎?那虛構的水,父親一躺下就浸濕了我這半邊。房間就是櫃子的時候,回音也更大了,父親鼾聲讓我夜不能眠,我默默地帶上枕頭與小毯移動到客廳沙發上,像是一個剛爭吵完的人。遲緩地醒,遲緩地睡,凌晨三點,五又六點。

馬翊航

馬翊航,台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台...

青春名人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