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淮/海龜便便教我的「塑」
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潛水。
2016年夏季的小琉球,天氣炎熱,特別適合下水。我一如往常,拿著相機潛水觀察、記錄海龜。剛下水不久,就見到一隻綠蠵龜趴在軟珊瑚上休息,牠有點害羞,我稍微接近,便轉身「起飛」離開。牠游動時,似乎有一團東西黏在牠的腹部底下,不過因為海龜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並不清楚。當下以為牠可能被東西纏住,便花了一些時間跟蹤牠,並且讓動作保持更緩慢,減少帶給海龜的壓力。
游動了約五分鐘,海龜終於停下來休息,我慢慢靠近,原來牠腹部底下是一坨塑膠袋。我順手將塑膠袋拉住,海龜接著游走,沒想到,塑膠袋竟然從牠的肛門裡拉了出來。
這一幕讓我相當震驚。海龜誤食塑膠袋,以往都只是聽說,居然就這樣活生生在眼前發生。
也因為與拉出「塑便」的海龜相遇,改變了我看待海洋的角度:原本只專注於記錄美麗的珊瑚、可愛的海龜等美好一面,經過那一次,我深刻感受到海洋除了美麗還有哀愁。而海洋的哀愁,反而更需要、更值得被記錄。
「有多少的海龜誤食人造物?」我接著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於是,開啟了一項特殊癖好--蒐集海龜便便。
從此之後的每一次潛水,只要見到海龜的便便,我便在海中將其弄碎,仔細觀察便便內是否有人造物,並用影像記錄下來。就這樣蒐集了六年,總共記錄了將近兩百條海龜便便,其中約70%含有肉眼可見的人造物,以塑膠碎屑及漁線最為常見。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019年台灣海龜擱淺報告,該年度解剖了八十五隻擱淺死亡的海龜中,有五十二隻海龜的消化道內有人造物,比例為61%;而台灣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9年度收容的二十四隻傷病海龜的糞便中,含有人造物的比例更是高達100%,顯示出海洋垃圾對海龜的影響比例之高。
「海龜排放這些垃圾還有糞便,然後去把它洗出來,就會發現,牠的大便裡面是有廢棄物的。」根據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曾文卜博士生的研究統計,海龜糞便裡頭的廢棄物,排名第一多的就是塑膠,包括硬的塑膠跟軟的塑膠,其中又以白色的塑膠為多數。其他還有橡皮筋、水果網袋等等,更誇張的甚至有芭比娃娃的頭髮。
直到現在,我仍持續蒐集海龜便便以及便便中的人造物,希望能夠透過這些累積,讓更多人知道海洋裡發生了什麼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