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工/那些我服務的對象

聯合報 文/老社工

過年期間開心的事情不少,一是兒媳進貢壓歲錢,二是發現自己曾經服務過的對象,好好地享受了一個人的年夜飯,不但年前忙著東市買菜蔬魚肉、西市買年糕發糕蘿蔔糕,開春時亦勤跑廟宇、勤玩耍……我那懸著的社工心,終於平安落地。

我服務的是長年為負面形象所困、住在各個社區的精神病患。當然,也有一部分是住在精神科病房,有的是短期急性住院,有的是待在住宿式機構;前者出院會回到熟悉的社區居住,後者則可能因為社會功能退化、缺乏親朋的支持,需要專業人力照護,在機構裡過著規律的生活。

這些病患與外界想像或媒體所披露的大有出入。他們與一般人沒什麼差別,和善、寡言的占多數,也有極少部分會小奸小惡,卻不至於傷人。很遺憾媒體把例外當常態報導,在積少成多、積非成是的累加之下,精神病患幾乎被塑造成殺人犯的同路人。

開頭提到的服務對象,頗具才華,狀況平穩時,還能開個別班授徒。或許有才氣的人,心性也比較特別些,跟他接觸時,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到「天下地上,我是唯一」的氣勢,所以數年前他曾想靠意志力克服病症,不願按時吃藥,以致病情不穩,一度像海嘯般席捲、淹沒他的人生。

去年,傲氣十足的他,終於願意直面病症帶來的諸多困擾,甘心與精神症狀和平共存,年節前夕,不再上演親友憂心無奈、鄰居走避兼之119送精神病院的窘況。很佩服他願意與老天爺和解,打從心底為他鼓掌叫好。

當然,我們也會面對到無法合作的服務對象(即所謂的非自願個案),這時只能視當下狀況找話題聊聊對方的喜好,沒辦法照平常工作的SOP進行,像是探問:「下次回診是幾時?一天吃幾次藥?」(曾聽過同業劈頭就問:「有沒有乖乖吃藥?」我心想服務對象又不是小孩,如此詢問,委實有失尊重。)

至於其他工作面相,如莫名被掛電話之閉門羹、冷眼相待或被「問候長輩」,這些與那些NG的狀況,笑笑看淡就好,千萬別被激怒,因為這些不好舉措的背後,很可能是服務對象無力面對現況的投射。

身為資深老社工,服務對象的平穩與安好,就是我們工作上很棒的回報,也是大眾的福氣。畢竟,社會的和諧是靠大家不分你我一起成就,不是靠著委屈、醜化少數人來達成的。

職場生存之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