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淮/來去一陣風--神祕的海神海蛞蝓

聯合報 蘇淮
黑色的海神海蛞蝓個體覓食錢幣水母。今日登場/蘇淮

神祕的海神海蛞蝓,隨風浪而來,又隨風浪而去。

體型猶如綠豆般大小,外形很不科學,像外星生物或神話故事、動漫裡才會出現的角色。被俗稱為「藍龍」的海神海蛞蝓,是喜愛海蛞蝓人士的夢幻物種,美麗得不可思議,現身的時間地點都是個謎。

海神海蛞蝓被分類為海神鰓科(Glaucidae)海神鰓屬(Glaucus)底下的物種,而格勞科斯(Glaucus)在希臘神話中是位漁夫,某次他將捕上來的魚倒在岸上挑選,突然間,被他丟在草地上的死魚復活,跳回水裡游走。於是,他好奇這些草是不是有神奇的魔力,很「白目」地採了一些吃下肚。吃下神奇藥草後,他的身體起了變化,頭髮變為草綠色,肩膀變寬變壯,雙手及雙腳變成魚鰭與魚尾,化身為人魚,成為了海神。

目前世界上比較知名的海神海蛞蝓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庫克船長於1777年航行期間,取回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標本,名稱沿用至今。

雖然被命名為大西洋海神,但不只在大西洋有牠們的蹤跡,印度-太平洋也都曾記錄過。另一種則是身體邊緣看起來有鑲邊的緣邊海神海蛞蝓(正式中文名稱仍待確認),主要也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域。

在台灣,目前仍不清楚什麼時間或什麼季節會出現海神海蛞蝓,只知道常常會突然大爆發,又突然消失,且往往會和錢幣水母、僧帽水母一同現身於水很淺的海岸或潮間帶。近幾年,分別在恆春、綠島及小琉球等地被記錄到。

2018年五月,正值西南風盛行的小琉球岸際,出現了大量的海神海蛞蝓與海漂物混雜於一起,有些被浪拍打上岸,有的則被困在潮間帶的潮池中。當時在小島上颳起一陣旋風,一堆人跪在礁石上「膜拜」,一睹傳說中的海神海蛞蝓。

我也跪在潮間帶湊熱鬧朝聖,觀察中發現,大部分的海神海蛞蝓就是隨風吹、放水流的狀態,漂到礁石邊就用嘴巴把自己固定不動,有些張嘴吃一旁錢幣水母的傘型部分和觸手,有些被潮池裡的海葵給吞掉。海神海蛞蝓彼此間也有互動,當兩兩靠在一起時,會利用像手指頭般的露鰓戳來戳去、試探彼此,有的看起來像是嘴對嘴互咬,有的則像觸電後瞬間扭動身體,接著從身體的側邊伸出透明的生殖器,找機會結合交配。如果彼此背靠背、和水面呈垂直姿勢的「背對背擁抱」,生殖器結合成功率較高,反之,找不到「特殊體位」的那對,往往會放棄交配。交配的時間約三十秒,也見到有些正從生殖孔排出透明帶點白的卵團。

這次在小琉球所記錄到的,外型比較像是緣邊海神海蛞蝓,特別的是,有些身上就像撒了金黃色的亮粉一般閃閃發光,還有整隻黑色的個體。經過了一次漲退潮的時間,大多數都消失不見,來去就像一陣風。

海神海蛞蝓有著相當神奇的特殊技能,食用僧帽水母或錢幣水母等刺絲胞浮游生物後,可以將有毒的刺絲胞聚集在牠手指狀的露鰓末端,等到刺絲胞發育完成,就變成防禦的武器。主要生活在海水表層的海神海蛞蝓,會將空氣吞入,儲存在體內形成氣泡,幫助牠們漂浮在水面。而牠們生活在一個「顛倒世界」,我們大部分所見到的影像,從水面上向下看的角度其實是腹部,牠們是反著趴在水面之下,類似我們面朝天空仰漂。朝向天空的這一面,體色通常為水藍色,而朝著水下的另一面則偏銀灰色,與海水及水面的光線形成保護色,可以避免被掠食者捕食,這和部分海洋生物的體色有些許相似之處。

後來讀了《當水母占據海洋》這本書,講述著海洋中的水母大爆發,可能和生態系崩解有關。於是我開始思考,既然海神海蛞蝓的生活和水母息息相關,那麼海神海蛞蝓大爆發,會不會是海洋生態發出的警訊之一?期待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及更專業的解答。

蘇淮

蘇淮,對海洋生物著迷,對牠們的各種行為充滿好奇,尤其對海龜情有獨鍾。現...

青春名人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