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萱/城市深夜,守著電話的彩虹們

聯合報 李奕萱
城市深夜,守著電話的彩虹們。圖/Noveala

「同志諮詢熱線您好!」這是我擔任同志諮詢熱線(簡稱「熱線」)接線志工的那一年裡,刻在腦中的直覺反應。拿起話筒,就像按了開關,立刻進入接線模式,準備傾聽同志各式各樣的煩惱。

報名擔任志工,是在同婚公投之後。那時許多人心情不好,同志圈更是瀰漫沮喪與無力。「我能做什麼呢?」這樣的想法把我帶到了熱線。

神祕的「小房間」

在通訊軟體如此方便的年代,誰還在打市話?不過在熱線的小小接線室,卻放了好幾個電話機,一個個志工窩在座位輕聲說話,看起來有點神祕。

熱線雖以「熱線」為名,不過裡面還有很多小組,例如「同志家庭」、「愛滋防治」、「性別教育」等等,許多小組要對外倡議,組員很活潑。相形之下,接線組志工安靜多了,其他組別的志工常開玩笑說:「接線組很自閉。」

的確,接線志工最活躍的地方就是那個小房間,房門像結界,只有接線志工可以進去。進去後,我們講電話用「花名」,個案的隱私也不帶離接線室,所以大家通常都不知道我們在裡面做什麼,多少有些距離感。

想成為接線志工、踏入那間神祕的接線室並不容易,幾乎是要過五關斬六將:報名表單評選、培訓半年,還要結業口筆試。

按電梯按鍵竟成為障礙?

不過,我想都沒想到的是,我遇到的第一個關卡,竟然是按電梯按鈕!

熱線所在的大樓位於車水馬龍的羅斯福路,第一次去時,剛踏入電梯、準備按下樓層按鍵的瞬間,我猶豫了——大樓住商混雜,電梯裡滿是辦公的人,還有應該是住戶的阿公阿嬤。

我內心警鈴大作,彷彿所有目光都盯著我的手指,我焦慮著:當我按下「12」,他們會怎麼看待我呢?

不過,我按幾樓其實根本沒人在乎,十二樓也不只有熱線辦公室。有一陣子,我對那時的反應耿耿於懷——到底在怕什麼呢?

這個羞恥的祕密被我埋進心底,很久之後,跟其他熱線志工聊天時,我才發現這樣的糾結不是我獨有。

認識多元,也重新認識自己

跨越了電梯關卡,首先要學習的,就是認識同志及相關族群的生活與文化: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同志基督徒到同志家長,還要熟悉接線常遇到的問題,像是安全性行為、愛滋汙名化。

「同志」一詞包山包海,我們往往只熟悉一小部分,所以上課簡直像打開第三隻眼,從用詞(你知道什麼是蝦子嗎?)、文化(為什麼Gay Bar一堆,T-Bar卻一直倒?)到社會議題(HIV感染者看牙醫會被拒絕?),每每讓人懷疑自己原先認知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嗎?

而這些,都是Caller(打電話進來的人)所面對的日常。男同志常有的外貌焦慮,從「熊(胖)」、「猴(瘦)」、「蝦子(剝掉頭才能吃:臉不行,身材可以)」等分類就可一窺;女同志則要同時面對「女性」和「同志」的雙重弱勢,Gay Bar遠多於T-Bar,可能就跟女性夜晚較難外出有關。

熱線也有很多「慮病」Caller,他們篩檢過無數次,卻還是擔心自己感染愛滋。會有這樣的恐懼,主要因為過去媒體常將愛滋與同志畫上等號,也是因為HIV感染者在生活上依舊容易碰壁,例如看牙醫容易被「設備不足」的理由拒絕,可是其他同樣是經由血液感染的疾病患者,卻很少被差別對待。

認識不同族群之外,我們也要更認識自己。「團體」時間為此而生,志工候選人們會分成小組,由資深督導帶領,輪流分享、剖析生命、認同歷程,再由督導和同儕給予回應。幫助他人之前,要先認識自己,這是我得到的很重要的一課。

令人心臟蹦蹦跳的接線演練

當然,我們也需要學習各種助人技巧:情緒辨識、同理心反應、自我揭露等等,並認識接線的流程:問候並了解打來的原因,在對談過程中蒐集資訊(諸如年齡、學生還是上班族、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居住城市等)。了解對方的處境,才能給予適切回應。

上課的督導常說:「不要太急著給建議。」如果建議不適合,甚至牛頭不對馬嘴,反而會被認為沒聽懂,不如先承接情緒、建立信任關係。

紙上談兵還算容易,把理論付諸實踐就很刺激了!我們會分成幾個小組,督導負責演Caller,我們輪流練習接電話,還沒輪到的組員們則會在旁邊做筆記——非常赤裸,說錯話、沒話說的尷尬,都會被聽得一清二楚,等一下還要檢討。

面對緊張的我們,督導的模樣百百種。有些會不斷安慰我們:「這次只練習幾分鐘,你可以的。」也有督導是「戲精」,一開始演練就切換人格,哭鬧怒罵樣樣來,殺得新手們手足無措——而實際上,Caller正是這麼多元!

破關才剛要開始?

經歷了扎實的訓練,就可以成為接線志工了嗎?還沒!要考試,而且不是人人都會通過!考試那天,我分到的督導扮演焦慮的同志母親,緊咬幾句:「要怎樣才能知道小孩是不是同志?」「我小孩變不回來了嗎?」

我照著以往的練習,試著去同理問題背後的情緒,迴避給予一刀斃命的答案,害怕讓對話中斷。可是她毫不領情,持續逼問,我幾乎無法招架。結束後,督導問:「你為什麼不直接說『沒辦法』呢?」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們所要面對的Caller真實、立體而多面,不會有一套通用的策略,只能夠在一字一句的交換中,慢慢尋找方向。

我很挫折,也篤定自己不會通過,回家後,難過得爆吃了一整罐洋芋片。

沒想到一周後,我竟收到通過的通知,到現在我依然不確定為什麼!經歷了這一遭,我深刻體悟到要成為接線志工,心臟真的要夠強壯,不過這也是熱線對接線品質的把關,不希望漏接任何一個Caller。而正式開始接線後⋯⋯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李奕萱

李奕萱,北投人,什麼都寫的文字工作者,寫劇本、小說、隨筆,也寫報導、展...

成為他者的過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