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漢/尼爾森大捷
戲散了,大學生們開始拆台。六米寬,三米深,兩米高的景,拆成一根根角材、一片片景布。每根角材都寫了編號,按一定的位置擺好,再按一定的方式捆紮;每片景布按一定的方式摺疊成一定的大小,裝進固定的箱子裡。所有釘子、夾子皆一一回收,按數清點,一個不少;所有膠帶(劇場習稱「馬克」)一一拭淨,按粗細按顏色,捲好回收。最後,按圖裝車,次序、位置皆有定,大小、輕重、方圓皆有考量,絲毫不亂。
這是第380場演出了吧!每一場的學生都經過這樣的訓練,演出前後,所有工作都按一定的程序完成。默數一下,這樣帶大學生為偏鄉的小朋友演出十年了,十年如一日,所有工作有法有序,不僅是演出,應該也是一種修煉。
這一晚工作結束,我沒休息,坐上了火車,來到台北。三十幾年的老同學從美國回來了,隔天要相聚。因為這相聚,我想起了尼爾森。尼爾森是颱風的名字,話起當年,不知誰說起了颱風,讓我想起了它。
我們這一輩的人多少都被颱風嚇過。讀小學時的賽洛瑪,吹得鴿舍天上走,像天空之城;剛到花蓮教書時的龍王,吹落冷氣機直接砸我床上,大難不死;還有莫拉克、象神、韋恩、賀伯……一個比一個可怕!
尼爾森不是最可怕的,但我記得它。
●
大二那年暑假,八月二十一日,發布颱風警報,尼爾森颱風直撲北台灣。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颱風緊貼著台灣北端掠過,帶來強風豪雨。那年我剛接下社團團長的職務,整個暑假沒回家,住在宿舍裡。目睹強風大雨,一整夜驚魂難眠。天亮以後風雨逐漸變小,我騎車到校園裡巡查災情。校區裡積水未退,樹木歪斜折斷,殘枝遍地,慘不忍睹!
然後我來到了海報街。
當時還不時興網路,大學校園裡的公共傳訊管道靠的是海報,海報街的兩邊貼滿了海報。這是社團招生的火熱戰區,最搶眼的黃金位置乃兵家必爭之地。那時沒有電子海報,都靠手繪,招生期間各社團海報爭奇鬥豔,高手盡出,上演海報大戰。
這海報戰不會等到開學才開打,暑假期間就開始占版面,對,就像搶灘部隊,先建立橋頭堡,等著一開學,就讓重裝部隊上陣火拚。我抱著生死未卜的忐忑心情,來到海報街一看,板子破損傾倒,海報幾乎全颳下來了,路上到處是海報紙的碎片,或「碎泥」;還有塑膠布,這是用來保護海報的,結果也自身難保。校園走完一圈,有幾張海報還留在板子上呢?三張!全校只有三張海報在這場「尼爾森大劫」中倖存。
然後我高興得差點掉下淚來!
不是我愛看災難片,這三張海報裡有兩張就是我們社團的海報,幾乎完好無損地釘在板上。
對,每一張海報都是我和社團幹部親手釘的!一根一根圖釘照位置、按距離,牢牢地把海報釘好,才禁得住強風。防風還要防雨,要蓋(釘)塑膠布。一樣要注意位置,不可釘在海報上,要釘在邊上,否則下雨時釘孔滲水,會讓海報吃水受損。塑膠布上緣一律要覆蓋到板子的後方,釘在板後,確保不進水。兩側也一樣,根根都要釘牢,不要釘到自己海報,也要小心和旁邊的海報「和平相處」。這樣才能禁得起風吹雨淋,張貼期滿,完好無損的回收。
回收?別太訝異,我們不但回收海報,還回收圖釘、塑膠布!海報回收,下次可以再用,尤其是占版面的墊檔海報,重新蓋個章,又是一條好漢--不是,是又可以貼兩個禮拜。
●
好好貼還要好好拆,才能完好回收海報,所以拆圖釘就至關緊要。圖釘釘得太密實(比如本團的海報),就不好拆,有些吃水生鏽了,更不好拆。一不小心,海報就破了,無法回收。本團因此研究出一種拆圖釘的絕招,需要一個法寶配合,這法寶就在每個人的口袋裡--銅板一枚,大概當時的一元或五角硬幣最合手好用。先把銅板垂直抵住圖釘,小心施力推擠,利用槓桿原理,使圖釘一邊略為掀起,把銅板擠入,再度利用槓桿原理,就可以把圖釘撬起。我們所有幹部都受過這樣的拆圖釘訓練。
別小看了圖釘回收。三聯張的海報,如果圖釘間距為二十公分,上下緣可能各要二十根圖釘,左右側需要不到十根圖釘,這就要五十幾根了。塑膠布需要更多,算起來,總共需要一百多根圖釘。如果不回收,板上就留下許多生鏽的舊圖釘,也妨礙後來的海報張貼。本團人員也就常常回收板上的舊圖釘來使用,省錢又環保。當時沒想到「環保」這兩個字現在是這麼神聖?
因為慎重地看待每一根小圖釘,我們的海報挺過了颱風。巡完海報街,我來到社辦,在留言本上寫下「823尼爾森大捷」幾個大字。然後回到校園裡,回收那些掉在地上,仍可以使用的塑膠布。那年的社團招生,我們招到了七十位新團員,這應該是一個天文數字。
颱風話題來去匆匆,同學們很快又聊到別的地方去,這個颱風卻在我心裡沒走。
從台北回來,我又帶著大學生繼續到小學演出,繼續回收膠帶,清點每一根釘子、夾子。所有的布景道具都使用一百、兩百、三百多場了,因為愛惜,因為正確的方法和訓練,就如當年回收那一根根圖釘一樣。當年我在校園裡學會的,就是現在校園裡,我教學生的。
尼爾森這個颱風吹不掉我們的海報,因為有些事是如此的牢固,不但禁得住風雨,還跨越了幾十年的歲月,成為一種連結,把我緊緊地繫住,在風雨飄搖的時候,仍不致失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