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淳之/火車便當
小時候搭火車,晃蕩好比聽著媽媽的搖籃曲,一上車就昏迷;但只要窗外傳來「便當-便當-」叫聲,就像電擊醒來,滾在大人的大腿上,張開嘴等著被餵,十足賴皮模樣。長大後,就沒這種特權囉,連便當錢都得自己賺,我的人生就這樣流著時代的眼淚,朝另一階段邁進。
物換星移,台鐵也隨著時代前進。眾人雖揮袖淚別,仍叨叨不止,例如:月台叫賣便當、車廂窗戶可開、沒冷氣只有電風扇、光華小姐倒茶遞小黃巾……我對光華小姐沒印象,只記得熱呼呼、茶葉不斷上飄的玻璃杯,以及微澀的茶滋味,還有那火車便當。
吃貨對旅行最早的想像,不是風景也不是同伴,而是食物。在列車行進中的便當,有風景佐餐,添加了速度感,與對目的地的期待,白飯和排骨飄香,一切都更美味。
這必定讓許多人共感,不管台鐵各種脫班、誤點,便當總有底氣,屹立不搖。疫情前,台鐵便當年銷量超過1100萬個,營業額也突破8.5億,又得渾名「被火車耽誤的便當店」。像我這樣鍾情的老乘客,即便有高鐵,都為便當留戀火車。
及長旅遊日本,發現便當新大陸。一餐火車便當,便藉當地自慢珍味,了解風土民情。更不可思議的是,彷彿每天都在舉辦全國比賽,競爭產地直送餐桌,深怕旅客過門不知其名物。
正因如此受歡迎,每隔幾年,就會看到相關轉蛋食玩。最令我難忘的是可口可樂日本公司的「昭和鐵道旬味之窗:全國鐵道便當」,這是限定販售的非賣品,共24種,買飲料才能蒐集。不只菜色登場,還把昭和火車的木製窗框、可上拉的窗戶(和古早台灣一樣)、山青水秀的茶園景色,一併呈現掌心。
凝視北海道函館本線的「花枝便當」、新潟縣新津車站的「雪人便當」、群馬縣高崎車站的「達摩便當」、北陸本線富山車站的「鱒魚壽司」……像回到當年微硬座椅、涼爽微風,遇上烈日或飄雨,得趕忙關窗。小小便當用心勾勒場景,讓人融入情境,和時下流行的「沉浸式體驗」豈非異曲同工?
從池上飯包到福隆便當,過去小販背木箱的身影、音韻錯落有致的叫賣聲,是熟悉的台灣鐵道風景。雖然不再聽聞月台叫賣,但大排長龍的買便當人群,以及列車中推車販售便當零食,仍長相我們左右。
旅人私心奢貪的,就是既要賞景,還能祭五臟廟。曾因疫情封鎖,剝奪了小確幸,藉由把玩食玩,我也填補了那思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