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梅/遊學二三事

聯合報 文/盧素梅
遊學二三事。圖/圖倪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幾年前中國大陸一位教師提出的辭呈內容,頓時爆紅成為網路金句。年輕時的我就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在沒有「打工度假」選項的年代,於工作三年後向公司遞出辭呈,將積蓄換成英鎊、負笈英國遊學。

首先我選擇了徐志摩〈再別康橋〉筆下的劍橋,準備在詩情畫意的大學城展開人生新頁。不料,當我滿心期待的第一堂課來到,並與十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坐在教室等老師,卻見一位頂著龐克頭、手拿吉他的年輕男子步入教室,一屁股坐在講桌上。還在納悶這位看起來三十歲不到的男子是何來歷時,他竟然自我介紹他就是我們的英文老師Jeff(傑夫)。

我那因驚訝而張大的嘴巴尚未合攏,又聽到傑夫說自己熱愛音樂,最崇拜的偶像是披頭四、老鷹以及滾石合唱團等搖滾歌手;他曾經想過組樂團,可惜沒有成功,否則現在就不會在講台上了。不得志的傑夫也曾經在街上打混過,成天打架滋事,更曾因酗酒到了身體不聽使喚的地步,整整待在醫院三天才恢復。經此事件,他試著戒酒,戒了八次都沒有成功……聽到這裡,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花了畢生積蓄來此圓夢的結果,居然是碰到一位「酒鬼」老師。

然而,經過一段時日相處,傑夫除了那段年少輕狂、放蕩不羈的事蹟外,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好老師。年輕活潑的他,總是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我們的教室也經常播放著如〈Hotel California〉、〈The Sound of Silence〉、〈Lady in Red〉等經典歌曲,其歌詞都成為我們的教材。

傑夫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讓在台灣成長、一直接受中規中矩教育的我,首度經歷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震撼。雖然我們的師生緣只有短短一個月,但從他身上,我看到「浪子回頭」的最佳典範。

隨後,我南下到英格蘭東南部的伯恩茅斯落腳。這個濱海小城的學術氣氛不若劍橋,當地學院語文班的老師都很「正常」、不像傑夫那麼有趣。可是,這裡的冬天相較英國北方溫暖,因此我一直待到隔年夏天,期間也結交到幾位外籍好友。

由於大家同在異鄕為異客,課後經常相約聚餐或出遊。我的住處和來自法國的克莉斯汀只隔一條巷子,她常在上課的日子讓我搭便車,某天更提議一塊去吃中國菜,於是我們約了一攤。

抵達中國餐館,他們將點菜的任務交給我,除了點外國人會喜歡的糖醋排骨、羊排外,我也點了自己愛吃的竹筍炒肉片。菜上桌後,來自象牙海岸的男同學好奇問我,附在肉片上的是什麼?我回答:「竹筍。」他驚訝地回:「妳是指那種用來蓋房子,還可做籃子及杯子的竹子嗎?」見我猛點頭,他說:「天啊,那種東西怎麼能吃!」

我已經忘了當晚他有沒有吃竹筍,但他震撼的模樣一直烙印在我腦海中。

其實,這種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衝擊,常在我們的課堂及生活中上演著。就拿我們住的濱海城鎮來說,同學三不五時會相約去走走,但冬天的海灘相當冷清、沒什麼遊客,直到六月初某個開始回暖的日子,當我和同學又去到海邊時,那兒居然人山人海,彷彿整個伯恩茅斯的民眾都到海灘度假了。

我在伯恩茅斯過完那個夏天後,終於理解為何英國人對於陽光、沙灘這般瘋狂,因為那個夏天的最高溫度不過二十七度、平均溫度只有二十二度,正應了土耳其男同學的那句話:「英國的陽光可遇不可求,要及時行樂。」

英國的陽光真的是稍縱即逝。有位年輕美麗的女老師,曾在課堂上討論種族及膚色時,指著我說她最羨慕我這種有點黑又不太黑的膚色。我一方面感到樂陶陶,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可思議,畢竟我們羨慕西方人白晳皮膚都來不及了,竟然有被羨慕的一天?只能說,這又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吧。

世界在我腳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