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真/殺一隻豬來慶中秋

聯合報 文/新真
殺一隻豬來慶中秋。圖/TANK

既是月餅,就該是餅狀

久居他鄉多年,我依然習慣每年中秋節買月餅與家人同享。既然是月「餅」,我從不做他想,認定它們就是不變的餅狀。直到我無意間遇到馬來西亞的金豬月餅。

金豬月餅的全豬造型可愛又有童趣,我隨手拍下照片,傳到群組與親友分享。眾人看了也感到新奇,有人說可以拿它來當作拜拜用的Q版三牲祭品之一,有人說這樣子吃月餅好像殺了一隻豬,也有人說豬月餅看起來怪怪的,應該不好吃,不想嘗試。

朋友一句「應該不好吃」,勾起我的好奇,上網查詢金豬月餅食譜,發現它從食材到作法都和傳統月餅相同,甚至連烘焙後放兩天,回油一下,讓金豬更上色也更美味的小撇步都一模一樣。說穿了,傳統月餅和金豬月餅唯一的差別,只在於使用的餅模。

不過,我也很了解友人直接否決金豬月餅的心理,因為我對食物亦相當挑剔,常常以貌取物,看不懂食材的不吃、外表欠佳的不吃、陌生怪異的不吃。對於金豬月餅,我滿腹疑問,既然是月餅,為什麼要做成全豬狀?有什麼典故或含義?向原籍馬來西亞的同事提起金豬月餅,他竟說從沒聽過。我只好再次上網搜尋,發現金豬月餅盛行於香港,有的還將它放進竹籠裡成套出售,名為「豬籠進水」,寓意財源廣進。(可是,我遇到的金豬月餅明明來自馬來西亞,不是香港啊。)

我身邊的同事雖然都是華人,卻來自亞洲各國,我一時興起問大家:「過中秋,吃月餅嗎?」「吃呀。」再問:「最喜愛哪一種口味的月餅?」「火腿。」「榴槤。」答案一出,引來彼此側目,「有這種口味的月餅?」「這會好吃?」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發現各地的月餅雖然都名為月餅,但皮有油酥之分,餡有甜鹹辣之別,差異其實很大。

我又提問:「過中秋有什麼慶祝活動嗎?」「提花燈。」「拜月亮。」提花燈?這是我小時候的元宵節傳統活動之一,怎麼跑到中秋節來了?(說到這,台灣現在還有小朋友提花燈慶元宵嗎?)拜月亮,從前在武俠小說中讀到過,我以為是久遠以前的習俗,沒想到它依然是現代文明之一。另一方面,我說起台灣的中秋節會親友團聚烤肉,也讓同事很詫異。

簡短的閒聊,竟打開我的眼界

一隻金豬成為辦公室話題,簡短的閒聊,少少的樣本數,意外打開我的眼界:原來慶祝中秋節的地區比我想像得還多,各地的傳統又是那麼不一樣。

話說回來,我要不要也嘗嘗鮮,殺一隻金豬來慶中秋?這於我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此刻我在島嶼家鄉,一定會想花樣來過節,買金豬月餅慶中秋,可以給年年相似的節日帶來一點小小變化的樂趣。可是,人在異國,我最想要的仍是從小熟悉的傳統月餅。

在北美吃月餅是解饞,也解鄉思,是復刻佳節、故鄉回憶的時刻。這裡的中秋,已經少了爭相搶戴文旦帽的樂趣,只剩下年年重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老故事,若再少了傳統月餅,我的中秋就更不成樣了。

記憶藏寶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