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zel /大不容易的騎士「金」神

聯合報 文/Hazel
大不容易的騎士「金」神。圖/吳佳恩

十幾年前,小天后蔡依林曾經推出過一首歌叫〈騎士精神〉。我有幸躬逢其盛,每天都會在電視上聽見那首歌。歌詞敘述一名保護公主的騎士,也營造出騎士給我的第一印象──護花使者。幾年後有部電影叫《騎士風雲錄》,更加深了這個形象:騎士就是身穿盔甲、騎著馬的帥哥,但總歸沒有脫離和公主的戀愛。騎士在普羅大眾的文化中,經常就是以浪漫男主角模樣出現的。

這個誤會不只是現代的你我有,中世紀的公主們也一樣。騎士幾乎成為當代的理想型,年輕帥氣的騎士是好幾百年間貴族少女的愛情目標。就連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流傳在女性之間的言情小說,故事主軸還是不脫騎士拯救公主的老框架。

說到騎士的特色,總歸這幾項:女士優先的風度、懲奸除惡的正義、保家衛國的硬氣,再加上馬背上風馳電掣的英姿,都成為他們的基本配備。可是,騎士真的是這樣嗎?

所謂騎士,在最初的中世紀貴族制度當中,原本只是單純的騎兵。騎兵在冷兵器世代就是戰力最強的兵種,但馬匹價高,少有領主能大批提供坐騎,騎術精良的人更難培養,所以騎兵的身價可想而知。在混亂又黑暗的中世紀,領主們無不迫切渴望提升軍力,於是為了吸收騎兵,便將騎士設為貴族冊封的起點,藉此吸引能自備馬匹的軍人;換句話說,假如你能養得起馬、上場殺敵,那你就有機會晉升貴族階級。

初衷如此,但貴族之間非常看重血統出身,想靠戰功翻轉家族身分還是極為困難的。騎士真正的「製程」,還是以貴族家庭的男孩作為起點。因為家族的爵位和領地都只有嫡長子可繼承,小兒子和爵爺的私生子(假如你的母親不是賤民的話)想維持錦衣玉食,只有兩招:出家,或者被封為騎士,將來才有機會靠軍功出頭。考慮到修士必須具備學術研究精神,還要遵守教會的清規戒律(至少表面上),大部分的男孩仍更嚮往騎士之道。

然而,當騎士的門檻也並不低,血統只是入場券。首先你必須在幼年時期成為騎士家庭的侍童,跟著夫人學習禮儀,順便當免費的僕人聽使喚。等到大約十五歲,你就可以跟在騎士身邊當侍從。由於騎士都穿著大片金屬製作的板甲,造價高昂且穿脫不易,侍從必須服侍著裝,也要負責把盔甲保養得晶亮,外出還要負責準備糧食和行李。馬匹也不是扔在馬廄裡吃草就行,打掃馬廄、給馬梳毛,注意蹄掌也屬於男孩的職責。

從侍童開始,培訓必須進行十多年,武藝學習是基本的,你的騎士主人會教你擊劍、槍術、游泳等「騎士七藝」,其中包含詩歌和文學,確保你能做個高雅的全才,而非好武的莽夫;另外還要確認你的信仰是否堅貞、道德是否純潔。

因為培訓時間冗長,想當上騎士,等於七、八歲便要入門,二十一歲才能出師。此外,這個過程非常艱苦--騎士可不是在家懶散的閒漢,必須追隨大領主東征西討,期間你就是伺候騎士的免費勞工,主人只管飯、不管零用錢,還得自己用腳走。要是扛不住辛勞和戰亂,不幸罹患重病身亡,那是上帝的旨意。

即便當上了騎士,生活也不輕鬆。首先必須自行出資購買馬匹和盔甲,主上賜予的只有一小塊領地和「Sir」的頭銜;因此,要是你來自清寒的貴族之家,建議還是早早放棄這一行為上。有了采邑,也代表相應的責任,戰時受主上徵招的不會只有你一人,你還必須招募士兵前去效忠。千金小姐可能會仰慕你,爵爺領主可能很倚重你,但你的臣民多半恨你入骨:因為你不但會向他們徵稅(你才有收入),戰時還會強拉男丁去送死。主要勞動力都沒了,百姓的生活就更困苦了。

也就是說,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裡,騎士就是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個騎士代表一小支自給自足的戰鬥力。若戰功彪炳,階級有可能上升,領地可能擴張;若有男爵、子爵空位出缺,就會從騎士當中提拔遞補。但若是上頭大老闆缺錢,你也是第一個被追稅的,你治下的人民日子就難上加難。要是你的馬死了、盔甲爛了,還會衍生一筆鉅額開銷。

由此可見,在唯美的詩歌背後,真正的騎士生涯說穿了都是淚啊!除了那些家裡本來就有錢的,有幾人會有心思談情說愛呢?有空保護公主,還不如抱抱領主的大腿。公主們的戀愛幻想往往抵不過現實,終究得向政治聯姻投降。而騎士們娶妻看中的恐怕還是嫁妝,畢竟再多的溫柔美貌,也抵不過財務壓力下的喘息啊!

到了十字軍東征期間,真實的騎士還要更加崩壞。沿途的燒殺擄掠說來令人心驚,途中更產生大量女性受災戶,騎士精神顯然沒有發揮在她們身上;騎士冊封也逐漸成為政治酬庸的一環。像英國亞瑟王和圓桌武士那樣高貴、完美的騎士人格,恐怕只在文學當中長存了。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很久很久以前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