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安安靜靜最大聲

聯合報 張瀞仁Jill

從小看好萊塢電影、聽美國流行音樂長大的我,自從寫了一本職場書之後,便開始不自量力地想著:「咦,我有辦法寫書耶,該不會也有辦法把書在美國出版吧?」一連串天上掉下來的超級無敵狗屎運之後,我的書真的在美國出版了,甚至登上亞馬遜排行榜第一名,緊接著有了在美國的經紀人,開始一連串接受各國訪問、演講的生活。但也是這時,我才知道電影裡面演的竟然有些是真的。

我想到了電影《靠譜歌王》,描述一個沒沒無名的大賣場售貨人員兼歌手,某天車禍醒來發現全世界沒人聽過披頭四的歌、這個團體也好像沒有存在過。他驚訝之際,唱了披頭四的名曲上網發表,沒想到一夕爆紅,被譽為即將改變樂壇的最偉大音樂家,接著跟知名經紀人簽約,過起搖滾巨星的生活。聽起來很扯,但更扯的是我竟然經歷過類似的片段。

譬如媒體會想讓人呈現出某種樣子,比較有商業價值的會接受一些「改造」,而我是從人物設定開始被調整。我是黃種人女生、內向者,在接受採訪時,大多數主持人就會設定一種力爭上游、向體制對抗的路線給我,他們不約而同地問:「身為三重弱勢(不是新北市的三重,是指黃種人、女性、內向者這三種弱勢身分的結合),妳是怎麼在業界建立自己的地位?」或是「妳怎麼看待社會上的不平等?妳要怎麼打破這些框架?」

等、等一下,我不太覺得自己是弱勢,也沒有想要對抗什麼啊,我的書只是希望每個人都擁抱原本的自己而已。不過,顯然這樣沒有什麼爆點,他們總是想把答案引導到某種路線。每次回答到最後我都覺得又累又困惑,不知道要怎麼讓自己良心過得去,又讓他們滿意。

另一個部分是各種關係的經營。我要跟各國的作者互相拉抬、跟品牌合作、經營社群媒體。經紀人一直請我多分享私人生活、多聊相關主題、多在線上和其他人互動,或只是刷存在感也好,但我就是很不習慣。電影裡面有次主角大喊:「整天要我做(上節目、開會)這些事情,我要怎麼創作!」我有陣子因為時差的關係常跨國演講到凌晨,真的什麼東西都寫不出來,只覺得極度疲憊。我發現自己更享受的是與暢銷無關的事,比如我為丹麥的非營利團體提供職場建議、為美國的公立高中家長辦線上座談,甚至有些只有十人的女性團體講座我也去。

那時我了解了:我不想引人注意、想要安安靜靜的生活、做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而且這樣一點也沒關係。後來我的作品在更多國家出版,又在美國得了獎,照理講是一波大好宣傳機會,但我只有在臉書上發個文而已。或許我不是沒有野心,只是想要用自己可以掌握的方式做到。或許別人看起來很可惜,但我覺得活得不像自己才可惜。前輩提醒我「永遠都要知道妳是可以選擇的」,是的,有選擇的人生最棒了。

●本文稿酬全數捐給「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謝謝野灣照顧最不會講話的那群。

張瀞仁Jill

張瀞仁Jill,國際非營利組織經理人,協助跨十六個時區近四百個非營利組...

張瀞仁Jill 青春名人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