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淮/關於潛水日誌
潛水上岸後,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寫潛水日誌。
2010年,我獨自去馬來西亞旅行一個月,出發前找資料時,看見了潛水員背著氣瓶在水下呼吸的照片,那時才知道什麼是「水肺潛水」、知道可以考證照。我想把它排入行程,估算旅費足夠,便報名了潛水課程,也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水肺潛水課程除了上學科之外,也包含術科的水下訓練,首先在泳池或類似泳池的封閉水域練習,熟悉技巧後,還有至少四次的海洋實習,跟著教練實際在開放水域裡潛水。潛完水上岸,教練會帶著我們填寫潛水日誌,記錄這一次下水的地點、時間、深度、能見度等資訊,也會分享見到了什麼生物,潛水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或注意的事項。
填寫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是翻圖鑑和從網路資料認識生物的部分,遇上感覺特別的,就把牠畫下來。我本身是個地圖控,也熱愛將潛點的地形和路線畫出來,幫助自己記憶,也讓自己更了解生物及環境。
一直到成為潛水教練,我仍樂在其中,每次都會花很多時間和學生們一起寫潛水日誌,桌上堆滿了海洋圖鑑。近幾年逐漸淡出教學,以海洋影像記錄和生態調查為主,潛水日誌記錄的方式也不斷調整改變,有些時候就將拍回來的影像分門別類、整理註記,有些時候仍維持用文字及手繪記錄。
潛水的這些年,發現日本的潛水員非常熱衷於填寫日誌,幾乎是每一趟潛水後的例行公事。而且潛水員的日誌本五花八門,每個人的記錄方式也各有特色,有些單純用文字,有些會加入圖畫或是小貼紙,也見過將照片洗出來貼在本子裡的。許多潛水店家、教練和導潛會製作自己的專屬印章,用來蓋在日誌裡,滿足印章控潛水員的需求。
日誌上的蓋章和簽名也具有另一個用途,有些潛點深度較深或海流較強,除了出示相關的證照外,日誌有足夠的紀錄和經驗也是一種證明,讓初次見面的教練對潛水員有第一步的認識。
隨著時代改變,潛水日誌不再局限於寫在本子上,也有電子版,甚至結合手機App的潛水電腦錶資料,讓潛水員可以事後直接上傳。
填寫潛水日誌,是幫助我認識海洋的方式。一直到現在,它都是我上岸後最期待的一件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