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玲/前生僧人、此生尼師的素文方丈
曲塘古鎮位於今江蘇泰州市以東約三十公里,乾隆末年鎮上大戶人家裴府喜氣洋洋,夫人生了個女兒。她從斷奶開始,就不吃葷,一喝肉粥會嘔吐,菜裡有蔥、蒜也吐,老爺和夫人就這麼一個孩子,寶貝得很,他們教廚子烹飪營養豐富的齋食,如此美味,連老爺夫人也轉素食了。
大文學家袁枚在南京的隨園,提攜女弟子作詩,江蘇一帶女子文風昌盛。裴老爺延請名師教女兒讀書,她卻對佛經情有獨鍾,九歲到家裡藏書樓找《法華經》、《阿彌陀經》來研讀,一讀就明白,還跟父母講《法華經》,說動父母帶她到鎮外慶雲禪院的別院寶蓮庵參拜,跟尼師學會打坐,回家天天修練。
裴小姐滿十五歲及笄之年,一天父母正式地跟她表示,說她是獨生女,裴家家大業大,需要招贅了。她嚴肅地答:「請讓我思考。」說罷返身回閨房,由裡面把門反栓。父母著急地叫婢女守在門口,每個時辰回報,整整守了兩天兩夜。裴小姐回閨房後,平靜地在蒲團上打坐,不久她進入禪定,內心清明,時間悠悠過去,眼前出現新的情境:她盤腿坐在一間雅緻的大禪室裡,牆上掛著普荷禪師的山水畫,她剃了光頭,著僧服,頸部有結。父母盤坐在她前面,跟她閒話。父親沒有剃半月頭,髮式屬前朝,束髮於頭頂,戴著網巾,穿綢料交領長衣,他恭敬地雙手遞給自己一張銀票……
裴小姐出閨房到堂上見父母,說:「禪定中見到前生,我是男眾,是佛寺的方丈。父親、母親,你們是我最大的施主,所以我這輩子做你們女兒來報恩。我注定要出家,也是來度你們的。」
父母目瞪口呆地望著她,不僅她的話震驚他們,也因為女兒像變成另外一個人,身軀挺直起來,表情變的硬朗,看來像男人。他們腦中閃過往事,她的胎裡素,十歲就能講經說法……過了幾天父母漸漸相信女兒的話。但捨不得放她到尼庵出家,決定把裴府改建為尼庵,稱之報本庵。女兒到寶蓮庵剃度,法號素文。二十一歲時,父母陪著她到南京的佛寺受具足戒,接著父母以居士身分住在報本庵,陪她修行。
素文聽說寧波東邊鄮山上的育王寺,珍藏佛陀舍利,非常靈應,就帶著父母去參拜。南行八百公里,到今浙江東部的育王寺,裴家獻上巨額款項來齋僧,於是寺方安排他們親身參拜佛陀舍利子。他們三人進入七層高的西塔,舍利子放在小室中,素文請父親先進去參拜,小室內神龕的水晶鐘裡有一個小金盤。父親出來,素文問他看見金盤盛什麼?他說盛了一顆黃豆大小,白潤如硨磲的珠子,她知道父親積了福德。
母親看完出來,告訴素文,看見一顆小黑炭。素文知道這小黑塊是惡業結成,念及母親一向說話銳利,常常傷及他人,很擔憂她未來的果報。素文自己沒去觀舍利子,隨著父母出塔,在塔外的供桌前,跟父母說:「為報父母恩,我將在佛陀舍利前燃指,請父母跟我一同懺悔。」
育王寺的僧人幫忙準備燃指儀式的用品,備好香油、包裹手指用的布、傷口的藥膏。她要燃的是左手尾指。母親抓著她的手說:「孩子,會痛的,不要燃罷!」
素文答:「一定要,因為舍利子變黑是惡業所結,請您誠心跟著我念懺悔文。」
素文燃燒尾指時,她以念力專致於轉變母親的心識,反而沒有感覺到手指的劇痛。母親心如刀割,一面痛哭,一面跟著念:「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第二天早上母親的面容轉為寧靜,素文再陪她去觀舍利子,母親居然看見龍眼核大小的金色珠子。素文這才自己觀舍利子,看見一顆大如葡萄的水晶珠,不只放光,且映物如明鏡。
素文中年時,父母先後病逝,她在庵裡辦了莊嚴的後事,父親火化還燒出舍利子。她已經收了幾個比丘尼弟子,就把尼庵事務交她們管理,裴家巨大的產業交一位遠房堂兄代管。她則不拘行跡,到處參訪高僧,因為跟她砥礪佛法的僧人大都境界深奧,能超越性別,所以一些大佛寺的方丈成為她的知交。但素文知道,叢林男尊女卑的傳統兩千多年一點也沒變,知交們不可能請她上講壇說法,這輩子不可能成就弘法大業。她打算等自己到六十耳順之年,做一件顛倒叢林法規的事。
等她年過六十,開始施工把庵的格局改為男眾寺院,加建佛殿、法堂,改通鋪為多個單人床位。然後出入寒士之家,出入佛寺的沙彌園,尋找慧根深厚六、七歲的男童。到七十歲,果真找到六個聰慧的男童。素文早年收的比丘尼弟子也都年近六十,此時尼庵收沙彌,不會惹人非議。素文對六個沙彌督導甚嚴,親自帶他們做早晚課、學習佛經、靜坐止觀。到十二歲就送去好友主持的佛寺讀佛學院。等他們學成,已經是十七、八歲的青年沙彌,全都回到報本庵,剛好回來接手寺務,因為比丘尼們不是老病,就是離世了,素文方丈也年過八十。
十九世紀後葉同治年間,一日素文把六位年富力壯的比丘弟子叫到方丈寮,他們知道時間到了,都垂淚跪下,她的面容削瘦清癯,盤坐榻上說:「不要畫我的肖像、不要立牌位祭拜,我一生追求的是菩提,不是這些。報本庵由你們六人繼承,改名報本寺,你們是開山第一代。要做到『報本』二字,你們報恩思源的對象不是我,是君親、三寶、眾生。你們要發大願,利益三界,如果你們做到,我願已足無他求。」說罷閉目圓寂,壽終八十九。好一位無我無私的大修行人!
(參考釋震華《續比丘尼傳》卷五〈泰州曲塘報本庵尼素文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