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樹君/覺知、觀察與聆聽

聯合報 彭樹君

克里希那穆提是許多求道者心目中最卓越的心靈導師之一,而他讓我深深崇敬之處,在於他主張真理不存在於任何人為的組織中,純屬個人的了悟,除非心智擺脫一切制約,否則所有的尋覓和探索都是無意義的,在心靈議題上服從權威,會使人更陷入幻象;而他言行一致,不要任何人崇拜他,解散了信徒為他成立的宗教機構,捨棄了所有的頭銜,看穿了一切虛妄,成為了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他說,你所能做的只是對思想和行為保持覺知,其他的都不重要,觀察和聆聽就是你要做的事。這是他一生的教誨。

在《生命之美》(心靈工坊出版)這本日記裡,他以第三人稱的「他」來取代自己,與自身維持著某種距離,或許也是一種保持覺知、觀察與聆聽的方式。

本書是他內在思維的呈現,也有對於眼前所見之景與所遇之人的描述,還有對於過往的一些片段回憶,而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在於人必須點亮自性之光,這道光是唯一值得依循的法則。任何人都無法為你點燃這束光,所以人必須寂然獨立,寧靜自處。

「觀者即被觀之物,冥想者就是冥想本身,只有當觀點不存在時,冥想才會出現。」這是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的提醒,因為控制者就是受控者,思想者就是各種想法的總和,經驗者就是經驗本身,或者說,如果沒有經驗者就不會有經驗,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然而真理是無路之境,實相是無路之國,經驗只是個人心念的投射,凡是可以被經驗的都不是實相。

「思想的控制者是由意念虛構出來的,它是四分五裂的意念當中的一部分。外在的事物,不管你怎麼稱呼它,無論聽上去有多崇高,仍然是意念的產物。思維活動的方向始終是外化的,它必然會帶來分裂。」因此,當我們明白觀者即被觀之物,控制者即被控制之物,並且不願再繼續這樣的制約,心智就能從它所拼湊的一切事物當中看穿虛妄,然後從其中解脫。

《生命之美》是克里希那穆提晚年親筆寫下的日記,可說總結了他生命中所有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時間從1973年9月14日開始,到1981年8月28日為止,前後橫跨了八年多的時間,居住地點則依序為英國的布洛克伍德公園、義大利的羅馬、美國加州的馬里布、美國加州的歐亥,再回到馬里布,然後是瑞士的格施塔德,最後又回到英國的沃克伍德公園,如此頻繁的移動,記錄了他人生的軌跡,也可看出在生命的晚期,他依然勤於講學說法,為了眾生的覺醒和解脫而奔波。

必須一提的是,在《生命之美》之後,1983到1984之間,還有一本克里希那穆提所口述的日記,當時88歲的他住在加州奧哈伊山谷中一幢安靜的別墅裡,每天清晨躺在床上,對著錄音機錄下他的所思所想,從「與所有生命建立關係」到「死亡的真意」,作為這位二十世紀心靈導師最後的總結。

我從很久以前就閱讀克里希那穆提的書,但當時太年輕了,還沒什麼內在修行,讀得似懂非懂,直到對人生有了一些較為透徹的了解,才能明白他的教誨是去除一切言詞智性與知識的包裝,直指核心,是最素樸的真理:自己就是最偉大的奧祕,認識自己,就認識了整個宇宙。

文化筆記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