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欣/回首來時路,遙望明日光

聯合報 潘家欣
李賢文水墨〈全神貫注的林之助〉。(圖/允晨提供)

《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書影。(圖/允晨提供)

推薦書:李賢文《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允晨出版)

小時候上美勞課,大家書包裡拿出來的,十之八九都是一盒「雄獅蠟筆」;但凡對藝術稍有愛好的人,必定讀過《雄獅美術》月刊,乃至雄獅圖書出版的畫論。是以,閱讀《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一書,處處都是驚嘆:「啊!這本《中國美術史稿》我有讀過!」「哇!跟立石鐵臣和池田敏雄喝咖啡!太羨慕了吧!」出身美術專業科系的我,讀完全書,彷彿跟著作者,走了一趟臺灣美術教育養成的發展史。

然而,那些對後輩而言,如神祇一樣閃耀的傳說身影,得先有人去看見、去書寫,去替寂寞的藝術家,打上一盞高光。

篇首從陳澄波與春之藝廊開始細細道來。陳澄波乃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西畫家之一,卻因政治因素,三十多年來掩蓋在白色恐怖的塵埃之中,若非雄獅美術所策畫的前輩藝術家專輯,以及春之藝廊的陳澄波遺作展出,不知道還要等待多久,才能讓這位蒙冤的藝術家,回歸應有的藝術史位置。而勇敢堅定的遺孀張捷女士,又要繼續默默藏畫、守護多久呢?依照陳澄波外孫轉述張捷女士的話來說:「這個少年仔(指李賢文),竟然敢來看陳澄波的畫,不怕死喔?!」正是因為作者秉持著不怕死的一腔熱血,才能在前輩藝術家們允稱少壯時,開始一一進行採訪、編輯、攝影,盡可能留下他們的真實樣貌,提供足夠豐富的研究資料。藝術史的累積往往必須跟時間賽跑,第一線的田野調查是最辛苦的,卻也最甘苦點滴在心頭。

本書最為燦爛的亮點,則是在正式採訪報導之外,作者私下與藝術家相處的幕後花絮。幕後花絮是最真誠好看的,且看攝影師為了拍攝、採訪李石樵,不惜背著珍貴攝影機陪畫家去跑早晨的操場馬拉松,為畫家留下真正的「藝壇萬米長跑者」身影;又或者,小時人手一盒的雄獅蠟筆,源自於雄獅文具創辦人李阿目之手,而作者李賢文在忙於美術出版工作時,遭逢父喪,只能用一冊熱騰騰剛出廠的「林之助專輯」月刊覆棺,紀念父親無私的愛與對臺灣美術志業的支持。作者的家族史,與藝術史的累積重重疊疊,讀之,心情極為震動。

《雄獅美術》創辦人、畫家李賢文。(圖/允晨提供)

作者李賢文將這些對畫家的念想、採訪的心路歷程,化為水墨畫,形成一篇篇宛如隨筆日記的作品。此舉也令我聯想起立石鐵臣晚年繪製的《臺灣畫冊》。那些生命中交會的光影、對土地的愛戀,不該只留存在個人記憶之中,而應讓這些故事一一面世,啟迪後輩學習。1971年,《雄獅美術》創刊,從月刊到藝術類圖書出版,開啟了臺灣人對自身藝術史的熱烈探討;2023年,雄獅圖書停止營業,不再出版書籍,引發藝術圈一片惋惜懷念;五十二年的長跑,為臺灣美術打下深厚根基,本以為雄獅的長跑告一段落,沒想到還能在2024年讀到這樣一本回首來時路的專書,實在令人驚喜。

或許,會有人問:「當代藝術已經發展到AR、VR了,短影音早已占據所有人的眼球,回頭再讀這樣古早時代的『慢』故事,有什麼意義呢?」

我只能用迪士尼動畫《海洋奇緣》中的台詞回答:「知道去過哪裡,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知道家的方向,知道自己是誰。回首來時路,我們才有底氣,能夠仰望明天的日光。

書評〈人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