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樵/高速運轉的例外狀態
推薦書:吳佳駿《像螺旋一樣》(印刻出版)
Necessitas legem non habet。闔上吳佳駿新作時,我說。
必要無法律。此句為義大利當代學者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於其著作《例外狀態》開章首段所引之語。綜論德國威瑪政治、舊羅馬典章、法國大革命乃至於英美戰後條款,他圈圍各戒嚴期間,法治與生命的混沌樣貌。阿岡本系譜式論justitium(法庭執法的中止,休庭期),指出必要狀態的不具法律正當性,那實屬無法的失範(anomie)特質。
《像螺旋一樣》藉八則短篇為結界,描繪一隙裂縫(採近日年輕作者鍾愛的主配角異位術,讓可能零散而雜蕪的短篇集,透過有機形式尋獲括弧內的整體性)。與政治正確,各意識形態無關,純以量化法則計,吳佳駿調度所有溢於多數決的日常主體符號:留學生、慢性疾病患者(HIV帶原)、劇場演員、援交從業者、原住民、跨國企業神祇、翻譯等。我循敘事的注連繩(那由雪白紙垂與乾稻桿相織而就)旁測,列隊如沿途被擺置路沿的微型神偶般的各式角色,探勘,摸索作者所標示之境。
「旋轉得越快,物質會變得愈銳利和堅硬。就算只是紙,軟軟的東西在快速旋轉後,都會變得好像可以切割任何東西。」書名所指的螺旋,非靜止型態,明示一種激進的動能。
正如阿岡本《例外狀態》卷末指稱,西方法學制度中存有的雙重結構(該二元素既異質,且協調):那由potestas(權限)與auctoritas(權威)兩者相生剋,在其取消抑或認證的進程,顯現例外狀態中二者相抗衡時獨有的「不確定性」。在吳佳駿以神偶與注連繩串起的地域範圍,界內瀰漫各式二分法碰撞後,彼此的殘餘與熔燼(那是創作者與作品、文字與聲音、個人與群體、真實與謊言、是非對錯中,用時間留予溫存的交替瞬間)。
在這螺旋型態底,扣除主題式碰撞,篇內符號亦不時增生,堆積,最終旋擴成局部式龍捲風景(為首三篇集中於日本留學身分,與聚焦翻譯問題的〈川上的舞孃〉尤顯)。精緻,高濃縮如詩之修辭,日語漢字的嫁枝節生,跨文化族裔媒介的大量互文(《夷門廣牘》、《徒然草》、竹內棲鳳之畫、狂言等)。此外,穿插的引言,無翻譯原文引用,日記體與後設,皆屬作者欲干擾既有敘事調性的多重試驗。一切諸法傾囊相授,好讓「詞語的意義卻更加深入,往幽暗不見底的地方垂釣而去」,最終「朝著這個世界那沒有人保證過的底部而去」。
底存何物?高速運轉交互作用後的殘有熔燼為何?
促使作者勾勒此界的原欲與其必要性,或可藉文中所涉之佛典思辨一探究竟:那是光眩迷盲的世界真實,因緣相生的所有可能性,詞語失範的無法言傳之道,與面臨迷惑實相當前的破障礙消災解厄心法。
闔上書後,在高速運轉的符號例外狀態中,我看見一片白,無灰而閃。Optimi status auctor。吾高舉雙手白空曰。
最後聲聞,那遠處所傳來,清晰的,悅耳的:南無南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