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如常歲月的動感和靜態
推薦書:錢真《緣故地》(衛城出版)
不好寫,歷史小說既是歷史,也是小說,知識面要夠,文學性要強,寫作者研讀史料與田野調查之餘,復以想像力以及秀異的文筆表現,穿針引線,填空補缺。
歷史小說難寫難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開辦十二屆以來,長篇歷史小說僅朱和之以《樂土》勇奪首獎,餘皆從缺,「台灣歷史小說獎」首獎也難產,前五屆只有《陳澄波密碼》於第三屆拿到首獎,可見歷史與小說兼顧之不易。
台灣歷史小說寫作更是難上加難。中國史書以其書寫傳統留下豐富的故事寶庫,例如《史記》生動詳實記錄了楚漢相爭的本末,《三國演義》也有《三國志》為底,史書精采的敘事為小說家編造故事奠立相當的基底。雖然這些史書以帝王將相為中心,以政治軍事為主要視角,致使梁啟超嘆道:「若《二十四史》,真可謂地球上空前絕後之一大相斫書也。」但讀者不就愛看這些?
台灣史卻沒有那麼多波瀾壯闊的故事,連橫《台灣通史》沒有,各方志也沒有,史料有時還零零散散,要藉由檔案在字裡行間推敲想像。因此每一部台灣歷史小說都應該珍惜,每一位台灣歷史小說作家都值得讚許。
錢真便是台灣歷史小說寫作的佼佼者,雖只出版兩部相關著作,但已顯現大將之材。繼《羅漢門》之後,日前推出以一九一二年,日本人統治台灣第十八年的林圮埔事件為背景的《緣故地》。小說敘述抗爭的來龍去脈,描繪那個時代,新政權、新知識、新事物、新觀念為台灣人帶來的不安與困惑,同時兼敘官方與民眾、日本人與台灣人的互不信任,以及政治公權力結合資本家勢力對民眾的壓迫。
然而《緣故地》最值得一書的是,錢真寫出了台灣那段時光的日常感。好的歷史小說會引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而讓讀者身臨其境的,不只於事件本身,也在日常。
歷史小說所訴說的時光故事,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錢真以細緻悠緩的筆觸,勾勒民眾生活的細節,諸如採收冬筍、造紙工場的作業、畫符施咒技術的養成與運作,以及祭祀活動、地理風土特色,乃至於一啄一飲等生活圖像,讀其敘述就像觀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紀錄片。
如果說《緣故地》像部紀錄片,那應該是悠緩運鏡、頗富詩意的片子,錢真的文筆平實,語調平穩,即使寫到抗爭經過,依然不疾不徐,並未在允許的虛構情境中製造高潮情節,畢竟林杞埔事件既非羅福星起事那類受革命志業所感召的行動,也不是驅逐日人保鄉衛民的悲壯豪情,而是反抗者長期受警察威逼,加上竹林產業遭侵犯所激起的民怨,他們的理念單純到以為暗殺技術人員、襲擊警察駐所,即可阻止竹林收購,而手段又天真到認同神鬼之力必可為功。小說原可據以寫成深具反諷效果的義和團式武力抗爭場景,但錢真寫來不帶價值判斷,只著力於小人物的心靈活動與意志表現,即令槍林彈雨的場面也淡化處理。
錢真以文筆的力與美,傳達如常歲月的動感和靜態,是這種寫作風格,讓她的歷史小說呈現出極富知性與深情的風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