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幸蕙/青春期永不結束!
以建設性思維面對生活和寫作,當生命中第二、第三個青春期封印先後被光陰揭開,醇美如釀的新日子裡,我常這樣想──
如果,日曆老了,歲月老了,但心境不老、熱愛生活與這世界的心不老、以創意和美感去經營人生的動力、興致不老、不設限,那是否也是一種值得按讚的年輕呢?
而設若狂想無罪,樂觀有理,那麼,我是否更可大膽冀盼並期許,在我的生命故事裡──
青春期永不結束!
不過,日前新學了一日文漢字「侘寂」,卻不免令我對「青春期永不結束」的思維,為之推敲琢磨再三,自我辯證良久。
「侘」是樸素短暫、「寂」是幽獨老朽之意,這日文漢字暗示的是諸法無常,世間並無恆久、長存之事!
但在所有短暫、殘缺與不完美──例如落花、枯葉、斷枝、缺角的木几、斷柄的陶杯、有裂痕的瓷碗,乃至於向晚之際的白髮皺紋中,仍隱藏著耐人尋味的意涵,不乏美的存在,值得細加欣賞體會,此即所謂的「侘寂美學」。
由「侘寂」一詞,我很自然便聯想起《聖經‧舊約》中所羅門王的名言:
「天下萬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悲傷有時,歡樂有時;……保存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愛有時,恨有時;戰爭有時,和平有時。」
若「有時‧有時」的規則性乃是一種必然,則就生命進程來看,是否,同樣,「青春有時,侘寂有時」也是一種必然?
那麼「青春期永不結束」的觀點可以成立嗎?
我自問。
深思數日後,終於我告訴自己,此觀點可以成立,且毫不矛盾地可與上述所言「有時‧有時」之必然性並存,是因為就個人意識與意志而言,所謂「青春期永不結束」思維所反映的,乃是一種在侘寂歲月中,拒絕暮氣沉沉,卻仍期許自己把生命力表現出來,仍期許自己心靈開放,不為外在所困,更期許自己要對人生樂觀、對未來興奮好奇、對日子感到愉快的一種精神與思維──
青春精神、青春思維。
若青春精神與思維也可以是侘寂歲月中一種理想的歸宿,那麼當此歲月來臨,我除提醒自己,要懂得欣賞落花、斷枝、殘葉、枯山水之美外,也將期許自己──仍要歡歡喜喜盤點每日的幸福、要活潑潑充滿創造明天的熱情,更要幽默風趣地詮釋皺紋是自己笑過的地方、白髮是回到了最純潔乾淨的生命本色……
想起孔子說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更想起星雲大師一槌定音的開示:「沒時間老!」
如此氣場強大、能量滿滿、無懼光陰之思維,豈不正是當下,我,所應快樂師法的準則?
是啊,當侘寂真正歲月來臨,內心那泉湧不凋的青春情懷、精神與意識,將是我送給自己的──
時光禮物!
(陳幸蕙《我的馬拉松故事》近日將由遠景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