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幸蕙/每天都是小吉日
不知是誰曾這樣說:
「Everyday is a good day when you run.」
翻成中文便是─—只要你跑步,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我認同這話,卻也私下覺得,若把話中「跑步」一詞,代換成「運動」也很好。
因為跑步不必天天為之,若在非跑步日,能交替穿插以其他運動,調劑變化,不局限在某一單一運動上,或許更有益也更有趣。
而若說「我思故我在」、「我呼吸故我在」乃世間不變的真理,那麼「我愛故我在」、「我運動故我在」、「我悅讀故我在」、「我遊戲故我在」,就更是我心中顛撲不破的理念了。
雖然四十歲以前,我厭恨運動,四體不勤,絕不自主操練,但時移念轉、心亦轉變後,如今之我,不但把運動視為寵愛自己、改善自我、活得正確的一個方法,更服膺哲學家尼采所說:
「盡可能少坐著!……臀重如鉛、坐著不動是真正違反心智的罪孽。」
尼采這有如暮鼓晨鐘之言,出自他自傳《瞧!這個人》中一篇題為〈為何我思慮如此周延〉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裡,他甚至這樣說:
「不要相信任何不是在遼闊的戶外、在身體自由移動之際形成的念頭,不要相信任何肌肉未曾積極參與的想法。」
尼采是一個熱愛走路,並且也誠懇建議世人要「邁開腳步和心靈對話」的哲學家,由於經常長時間(數小時以上)在戶外走路、在走路過程中不斷探索思考,為此尼采曾感極而泣,但他說:
「我流的不是感傷,而是幸福的眼淚!」
因為步行時發現的新事物令他興奮、內心浮現的新思維令他震撼,更因為「人只有在此時才能體驗到自己。……」
在跑步之外,我個人非常喜歡、也經常從事的一種運動是健走,多少便受了尼采影響。
為此我曾開玩笑對密友說:
「尼采有句名言:『沒有音樂,生活是一個錯誤』,如果借用他這話加以延伸說:『沒有愛,生活是一個錯誤』、『不運動,生活是一個錯誤』,不知尼采會不會同意?」
「那還用說?」
密友肯定回答:
「尼采當然會同意啦!」
令我不覺莞爾。
說起來幸運且巧合的是,影響我熱愛健走且積極從事此運動的第二位步行家,正是密友。
密友與我相知相愛數十年,互以對方為知己,平日也都有要正念生活、照顧鍛鍊個人身心、持續更新自我的共識。
在我練習全馬那段日子裡,曾經,喜歡飆自行車的他總熱情相挺,騎車伴隨,擔任我的另類陪跑者、鼓舞士氣的啦啦隊;由於我們總共同承擔也共享生命中諸多情事,因此當我不練跑時,很自然地,便也常與他雙騎共馳,並駕齊驅,御風而行。
但後來密友因長程騎車常感腰酸,並且──
「騎車的缺點是,不能和身邊人好好聊天說話!」
他這樣表示。
於是我們捨騎車改為走路,在天地間成為健步二人組,一雙「行走的存在」,以及,以世間路徑為身心修行、談文論藝場所的道友。所謂「執子之手,與子同行偕老」的共同運動模式,也正式成立。
而以紀律與遊戲相互交織,在運動時我沒有時間憂鬱,只一心享受那流汗或肌肉微酸的過程,企盼成為更好、更有能量的自己,且經常思索──
一個更好、更有能量的自己,能做什麼對所愛之人,或對世界有幫助、讓地球更可愛的事?
在我的認知中,那其實便是存在的意義,亦是淨化心靈、當下快樂之道。
所以,只要你跑步,你運動,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這話是對的。
不過我個人私底下,卻想把原句中「a good day」,由「美好的一天」改成低調且有點可愛聯想的中文─—小吉日。
因為「大吉」—─the best,extremely lucky─—固是生活中令人盼望的境界,但人生不可能,也不宜每天都處在頂峰狀態。
倒是相對低調、謙遜的「小吉」─—not so bad,the little luck─—卻是可盼望、追求與較理想的一種常態。
而只要跑步、運動、悅讀,只要認真去愛自己和這個世界,對我來說,那天就是清寧可喜的小吉日。
若以自強不息精神,每天都如是自我期許、自我要求、自我實踐,則每天都是小吉日,誰說不是呢?
●後記:
尼采三十歲左右在大學教書時,開始有頭痛、嘔吐毛病,且經常於閱讀時感到紙頁在眼前晃動。
由於情況嚴重持續,三十五歲那年,他向任教的大學提出辭呈,並企圖透過每天長時間步行的做法,來對抗、忘卻自己的病苦。
在這段投身大自然,邊走路邊思考、觀察、感受的時光裡,尼采完成其一生重要的幾部著作如《歡愉的智慧》、《超越善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但不幸的是,他後續仍為頭痛、嘔吐所苦,並曾在發瘋後入院接受治療,五十六歲那年因肺炎死於威瑪。
──不知現代醫學對困擾尼采一生的疾病,如何解釋?
若從其頭痛、嘔吐、閱讀時紙頁晃動……情況來看,是否有可能便是梅尼爾氏症,也就是俗稱的眩暈呢?
雖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但一代大師透過每日長時間步行的體能活動,企圖強化自己、活化思考、淡化病苦,即使最終不敵病魔,仍令人由衷感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