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妮/小說家的山水畫
推薦書:陳淑瑤《魔以》(印刻出版)
魔以,是某座島嶼,是某種帶著陳淑瑤腔調吟唱、召喚出的故鄉。自2004年寫完《地老》,一直等到這本《魔以》,陳淑瑤終於寫回她的離島、她的生與長之地,雲山已過人還未老,還尚未寫至天荒。
《魔以》裡頭,陳淑瑤式的修辭美學已臻圓熟,隨處都是她多年前說過的「不再明確的地名」,以及小小離島上密織的人際關係,人與人的靠近,她用地的荒蕪與語言詞句的生麗組合來拉遠、拉闊。《魔以》也是陳淑瑤式的家族排列,迷信、瘋癲、固守與人言可畏,她自有她的排列組合,場景拉到最邊陲處,原來一個家族的故事,總歸是所有家族的故事。
陳淑瑤筆下與口中的「魔以」,可以是聲音,也可以是一種想像,更是戲耍音韻般所說出的「某座島嶼」。那些相近而模糊的聲音,方言與鄉音一般,成為了對故鄉的鄉愁、更是人與土地的魔幻連結;而陳淑瑤在《魔以》中更進一步的利用文字的韻律,吟唱與書寫成長串咒語。她寫撕日曆的場景是:「另一種聳然的低語掛在牆上,她花錢買的月曆修長會甩水袖,為了對照?為了享受撕的快感?且掛上漁會贈送的土日曆,紙舌頭又薄又多,一天一天撕去。」物不只成為人,更有姿態與性格,那性格是鄉土的、是帶著力量的。寫家族中的歸人,場景簡單,卻幾乎成詩:「他觀察出姑婆回歸之後吃的是鍋邊素,說的是殘浮句,他暗自祈望這跟反省慚愧有關,話再不要講得太殺太滿,更別發誓。」
如同《魔以》本身,故事與語言帶有它的雙重可讀性,你得花上時間習慣與進入那樣的對話與那些真的在某處如此存在著的人,他們是某個人的姑姑與昔日的古怪同窗、是家族裡的瘋婦與歸鳥、更是帶著自身故事的返鄉中年……熟悉之後,讀者也能似經歷一場返鄉、一次Long stay般,進入魔以所在;被陳淑瑤式的敘事打動,久久不散。我在讀完《魔以》後的日子,每次看見行人喝珍珠奶茶時,總會想起小說中,青年帶給姑姑川金一杯珍奶的尋常場景:「隔天傍晚他帶回杯珍珠奶茶,在院子裡輕拍川金姑姑肩膀,指一指擺在西邊圍牆上的高筒杯。杯中的水平線不見下降,他反覆蹭到姑姑身邊掐點她手臂,她百忙中抽空過去深吸兩口,他得以瞧見霞光進到杯水上,珍珠被抽上天頂。」
鄉土與日常透過她的書寫,變得魔幻非常,陳淑瑤一直以工筆畫著台灣的山水,水字邊、山字旁、土地有花草、浮雲在空島。她是文學的畫者、寫著小說的田園詩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