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灌籃與高手(下)

聯合報 伊森

《灌籃高手》中有一回讓我目瞪口呆,那是全國大賽中對抗山王工高的第#275回。井上雄彥老師靠細緻的畫工、流暢的分鏡,十九頁的內容只有櫻木的一句台詞(左手只是輔助),真是道地的看圖說故事,但二十六年後卻沒人忘記,可說是漫畫史上很經典的一幕。這回的高潮累積了無數的伏筆與鋪陳:櫻木練投兩萬球的歷程,進攻模式早在第#195回安西監督就計畫好,最終成為山王戰的絕殺一射。看完山王戰役後,興奮到晚上睡不著覺,滿心期待著下禮拜全國大賽的進度,想像主角升上二年級後的成長,或甚至入選國家青年隊對抗世界強豪。但怎麼都想不到,下一周連載竟戛然而止,井上老師毅然決定跟麥可喬登那樣急流勇退,留下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後續由讀者自行想像。櫻木花道的「花道」,在日文裡是歌舞伎演員出場退場的道路,也是相撲場力士進出土俵的通道,在職場上延伸為華麗的謝幕或退休。說故事的最高境界在於「止於其所不可不止」,然而讀者不見得領情,於是台灣與香港的少年圈裡開始流傳井上老師死於車禍,大家不願意接受連載中斷的事實,需要腦補一個讓自己能夠信服的理由。

《灌籃高手》後來出了卡通,擁護漫畫或卡通,向來是沒有終止的爭論。過去的卡通往往是漫畫紅了之後才製作,礙於時代技術品質有限,為了湊集數還會拖戲(悟空總是在集氣或趕來的路上)。我雖然是喜歡定格美術的漫畫派,但卡通化的確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作品,觀眾層延伸到連我家教學生的媽媽都看。片頭曲〈好想大聲說喜歡你〉中的晴子回眸笑,更製造出鎌倉高校(陵南高校的原型)前的平交道朝聖地。《灌籃高手》就像小說的《伊豆舞孃》或《雪國》,引發粉絲的地理朝聖學,帶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神奈川縣有四支強隊,名古屋在愛知之星所在的愛知縣,天下無敵的山王工高在秋田縣。現實生活不用湘北這個名詞,古代神奈川稱為相模國,現代這個地區泛稱湘南,神奈川辦的馬拉松叫作湘南國際馬拉松大會。

漫畫裡一直沒解釋為什麼全國大賽叫作IH賽,當年畫的時候不知道會有那麼大的國際市場,預設讀者都是日本少年,大家都懂所以不加解釋。IH是Inter-High School Championship的簡稱,正式名稱是「全國高等學校綜合體育大會」,IH的賽程在夏天,除此之外日本高中生能打的全國大賽還有「冬季杯」、「國民體育大會」。當時的少年們,總是罵漫畫內容太鬼扯,每個禮拜還是喜孜孜繼續收看,然而在連載結束後的1996-1998三年期間,山王工高的原型,現實生活中的秋田代表「能代工高」,完成了高中三大賽的三年日本全國連霸,也就是「九冠」王,誇張程度遠超越了漫畫。能代工高當時的主將田臥勇太成了日本進軍NBA的第一人,而他的身高只有173公分。田臥勇太在與井上雄彥的對談中表示《灌籃高手》是他的聖經,他強烈體會到澤北、流川往美國奮鬥心境的真實感(讀者田臥自行想像的,作者沒畫出來);井上老師也表示,感謝田臥將漫畫情節實現,那是漫畫家最大的夢想。

當年的電視卡通中止於神奈川預賽,二十六年後電影上映,演出神奈川代表湘北對秋田縣代表山王之戰,那場卡通動畫未能完成的全國大賽。二十六年前就知道結局的球賽,你為什麼還是走進戲院?你知道劇透,集英社知道,東映知道,井上雄彥也知道,於是這場電影不需要廣告也不需要預告,你還是走進了戲院。最好約一些與赤木、牧、藤真、仙道相仿年齡的半百大叔,或者我表妹那種可以背出每場比數的流川親衛隊,耍點中年人的任性經濟力,買IMAX午夜場的票,這場電影不想與孩子們坐在一起。就像金庸的小說,你對聚賢莊光明頂的細節,蕭峰張無忌的內心糾葛內力運用都了然於胸,你想看的是放到大銀幕上怎麼呈現,又隱隱擔心被改得體無完膚。沒想到他們用了近年流行的配角視點,以不同的敘事風格切入當年這場打了十幾個月的比賽;又用上真人動態捕捉的動畫技術,一開場宮城與櫻木視線交替的空中接力灌籃(Alley-oop),影片處理的節奏快速流暢,宛如現場直播真人演出的NBA決賽。他們利用你完全知道細節,不再冗長拖戲:澤北的一個眼神相等於漫畫中好幾回獨球的成長背景、流川的微笑等於原作中天才仙道的忠告、赤木的倒地讓人想起削蘿蔔的魚住老大中鋒。大銀幕上的每一個畫面,就像石投入水的漣漪一樣,震盪出腦中無數的記憶漩渦,尤其是最後致敬第#275回無對話的漫畫風呈現,成就一場醞釀了二十六年的高潮。

銀幕上的十人就像一群久違的老同學,把你從寒流中帶回中學那個長長的暑假,你清晰想起那一張張整天嘴砲籃球與漫畫的少年面孔,有些人甚至已經不在了,在的人也紛紛禿頭肥胖加老花,大銀幕上的赤木與河田再次代替我們灌籃。你才不在乎少年們嫌你老人臭,你知道二十六年後鬼滅的無限列車如果再上映,他們也會想起漫長疫情中的各種呼吸法與斬鬼式,接著與你一樣老淚縱橫,高舉雙手投降,承認再次被漫畫家宰殺。集英社與背後藏名的編輯們,才是真正的高手。(下)

伊森/灌籃與高手(上)

當代散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