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玉/聊聊的日常隱喻

聯合報 凌明玉
《聊聊》書影。(圖/新經典提供)

推薦書:高翊峰《聊聊》(新經典出版)

閱讀《聊聊》這本充滿聲音的散文,彷彿PODCAST隨選隨聽,27篇隨筆像是時光膠囊,陪伴我回溯的不僅是孩子的童真意趣,還有隱匿其中另一個慢慢強大的身分——當作家成為父親或母親,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創作」呢?

想起多年前的某個午後,我曾在往日耕莘寫作會的小辦公室,瞥見牆上小白板,翊峰讓學員分享他成為父親的儀式,他隨手寫下幾個名字,於夏獲得大部分學員高票,這也是以父姓為名的小說家為孩子命名的隱喻。

我揣想小說家以高於夏命名的內在邏輯即是,我願你的未來永遠高於我,高於你誕生的夏日,高於你即將參與的這個世界。

《聊聊》這本書,不似以往翊峰長於創作的科幻小說,架空世界的小說家是無所不能的上帝,隨手一指如同創世紀旋即造出宇宙;《聊聊》裡多的是小說家父親不懂的事,這些事亦多的是兒子夏質疑世事萬物,幾番辯證後,往往是子靈思閃動拋出橄欖枝,父亦往後退一步,彼此皆有台階下,相互欣賞歧異枝椏。

這本散文不只是父子閒聊,潛藏日常諸多細節,那是小說家父親凝視自己的創作日漸成長的實錄,也是藉由27個事件描摹兒子夏在不同時間刻度留下的思維鑿痕。

《聊聊》或許會帶動作家和小孩聊天的風潮,不管小孩會說先不要,讀完這本溫柔又深情的父子對話錄,我尚不急著自省太少和孩子聊天,而是非常有興致的詢問小女兒,來聊聊當我的爸媽是作家,究竟要如何不尬聊?

小女兒愜意地以手指輪番彈奏貓咪的下巴,歪著頭說,「小時候,會因為妳是作家,期待你有特別的答案,但有時妳回得太認真,就不想聽了。」

「同樣的問題,會不會去問爸爸呢?」

我勢必追問,不同性別的親子組合,小孩有疑問絕對不能偏安一方,父與母務必是對方的神隊友啊。

「我心裡會設定啊。想得到好笑的答案才問妳,問爸爸就會得到正經的結果。譬如以前我很討厭吃蛋黃,爸爸就會說,蛋黃有維他命A啊D,還有β胡蘿蔔素很有營養欸。妳會開始說,哎呀,這些沒人要或缺一角的蛋黃好可憐,他們都邊哭邊滾,一直滾到蛋黃國去了。」原來,爸媽是作家的小朋友或許都聽了不少瞎編胡謅的故事。

「不過,青春期時,我完全不想聊天喔。」小女兒仍慵懶地抱著貓,不忘補上結語。

而《聊聊》中的於夏,直到青春期仍然興致盎然地與父親對話。這是來自作家真實的生命創作,最真實的反饋,超越強大的成長激素,每一天慢慢抽長與變形的思維,無法倚靠天賦或靈感,無法校對修改壓死線,當字句成為骨骼血脈,聊聊的日常隱喻,我的創作也是我的孩子。

書評〈散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