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台南‧徵文入選】賴育希/沒住過的家鄉

琅琅悅讀 LOG IN 台南
回到臺北後臺南遠在三百公里外,我會淡忘空氣中的古色古香。慶幸中秋前後,一箱箱不請...

💻創作類型|飲食

💻創作主題|台南熟悉的老味道

💻編輯金句|回到臺北後臺南遠在三百公里外,我會淡忘空氣中的古色古香。慶幸中秋前後,一箱箱不請自來的文旦,再再喚起一幕幕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麻豆文旦園。牛肉湯得在臺南吃才鮮甜,大麵得在臺南吃才道地。

文/賴育希

在小時候模模糊糊的記憶裡,下營大馬路邊的古厝是我對臺南最深的印象。我是個在台北長大的孩子,爸爸是下營大家庭的一員,過年期間家庭的聚會總在鄉下老房子進行,打掃、話家常、聚餐、打牌。我總覺得臺南之於我的連結,僅有此屋簷下的歡樂時光而已。

後來,住在下營的長輩過世了,我們不再頻繁的聚會。臺南變成去高雄見奶奶途中路過的一塊路牌,下營也變為回台北路上的休息站而已。小時候的我,不知道什麼是留戀,更不曉得歸屬感是什麼,只覺得爸爸在每次回臺北的路上,停在下營買燻茶鵝,在麻豆喝牛肉湯,實在多此一舉。

上週是我時隔整整一年,回的一趟高雄,和姑姑見面、祭拜奶奶。在回臺北的路上「我們去吃牛肉湯好嗎?」我說著,因為太久沒有回南部,我想念的不純粹只是那碗牛肉湯的燙口滋味,實際上心裡想著的是臺南街道的那份從容。所以即使第一間牛肉湯販沒開門,心裡還是竊喜的,我們同時放慢了腳步,閒晃在街邊,悠哉的尋找下一家餐館,我欣賞著臺北不常見的矮房,寬闊的馬路,橘黃的晚霞,這是我第一次在麻豆的街頭上那麼放鬆地走著,小時候急著想回家的壓力都不再。或許......有一股對臺南的依賴感正在我心中慢慢產生,似乎在零零散散的記憶中,布出了我與這塊土地的連結。臺南總是和一份懷舊的心綁在一塊,市容也是、美食也如此,建築比臺北多了一份歲月的痕跡;食物比臺北多了一股家常菜的氣味。一切都不是最摩登的,反而是憑藉著一番復古風味吸引著我。

回到臺北後臺南遠在三百公里外,我會淡忘空氣中的古色古香。慶幸中秋前後,一箱箱不請自來的文旦,再再喚起一幕幕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麻豆文旦園。牛肉湯得在臺南吃才鮮甜,大麵得在臺南吃才道地,唯有文旦是臺南能在全臺灣新鮮發送的綠寶石,讓臺南的幸福滋味飄香到三百公里以外。通常我們家會有兩箱以上的文旦,一箱來自爸爸的高中同學,每次我們到麻豆,他會請我們吃火鍋、吃雪花冰、在他們家喝茶;另一箱來自媽媽的表哥,他在麻豆有著很大的文旦園,小的時候我們還在園裡搭帳棚住過兩天。每次這兩箱沉甸甸的文旦寄來,看者數量像是不用錢一樣的多,滿是充斥人情味的果實,吃著香甜,想著兩位叔叔的親切笑容,更是讓身處臺北的我幻覺造訪了麻豆一遭。

臺南像是看著我長大的遠房親戚,小時候是陌生的存在,過度熱情的招攬,甚至讓我有點排斥。覺得每次的停留只是在附和父親的家鄉情懷,沒想到我竟在不知不覺中,在每每踏上這片土地的過程中,留下了最深的記憶,片片段段的重逢畫面,短暫卻因此更顯珍貴。如果家鄉的定義,是歸屬感和兒時記憶的組合,即便不是在此出生,沒有在此定居,臺南也早已是我的第二個家鄉。向來慢熟的我,在耗時十七年後成功和臺南熟識。

由琅琅悅讀主辦的「LOG IN 台南」徵文活動,已於4/30截止募集台南在地飲食與生活的短篇故事,感謝所有的參與者,稿件將會陸續刊登,獎品也將陸續發放。

👉 點這看更多入選精采好文!(編按)

LOG IN 台南

2024年,迎接「台南400」!台南累積了超過400年歷史,你對這座城...

台南400 台南 徵文 創作 飲食文化 LOG IN 台南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