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恐懼:4K 數位修復版》影評:幻想與現實的界線,偶像產業的病態循環
Perfect,完美,偶像歌手最基本的人設形象,不允許一絲絲的裂縫。Blue,舞台上絢爛灑下的,鑽石般閃閃動人的光芒,也是內心最陰沉的代表色,憂鬱......
以在偶像圈呆過的視角走進《藍色恐懼》的世界,可見今敏對日本偶像圈病態環境的洞察力。看著看著就頗為感慨。麥金塔電腦和撥接網路等元素,無形中為這部作品留下了時代的戳記。但看著這樣的大環境,20多年來看似有所成長,卻依然有《【我推的孩子】》等作的出現,重複提醒著偶像產業內部無限循環的病態。
戴著某種面具的偶像,在父權結構的環境下被「保護」著、助長粉絲恣意投射無限幻想:在台下舉著掌心,好似將憧憬的本命深深捧在手掌,那美其名為守候、實則令人不寒而慄的凝望,也逐漸撕毀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模糊界線。偶像卒業看似放下了包袱,卻無法擺脫昨日的光環與陰影。當一再被灌輸予外界的純潔形象,因為所謂「尺度的突破」被視為崩壞的污點,因而被貼上叛徒標籤,只能每天活在崩潰邊緣,死命掙扎。
今敏用尖銳又強烈的動畫風格,將無數女孩們內心最不為人知的心魔具象化。鏡中反射著那宛如綠惡魔般令人毛骨悚然的蠱惑幻覺,究竟是曾經最完美的自己,還是應該掙脫的枷鎖?緊扣「幻想不會成為現實」的命題從肯定句漸漸成為近乎否定的疑問句。質問的不僅是瘋狂粉絲企圖將想像化作駭人的現實,也藉著解離型人格分裂出燒腦的「劇中劇中劇」如萬花筒般虛實交錯,無論是視覺或精神上的衝擊力十足。
「我是真正的自己喔。」那看似完美落幕的結局,卻停格在令人不安的後照鏡上。偶像究竟是個有型的玻璃娃娃,或只是個單純憧憬的稱謂?卸下了光鮮亮麗的包裝,展現更多面的自己,難道就不是個值得景仰的「人」了嗎?
本文為影劇好有梗 FILMemes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的琅琅悅讀。原文為「《藍色恐懼:4K 數位修復版》無雷影評:幻想與現實的界線,逐漸失控剝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