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逛鬼市集!台灣中元節特有典故、習俗與避邪穿搭攻略

聯合新聞網 楚楚
今年度由有趣市集籌辦的「鬼市集:兄弟我還有點餓」,充滿各種配合鬼月主題的裝扮、布...

文/楚楚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連排的三角旗切開天幕,閻羅王站上餐檯,黑白無常見錢眼開,金童玉女保駕葡萄美酒,美式漢堡被符咒鎮壓,玉米片化作怨貓幽魂⋯⋯等一等,這個畫風怎麼有些不太對勁?

原來是「有趣市集」配合民俗月,在中元節前夕推出「兄弟我還有點餓」鬼市集,連續三天的市集活動,由陰差鬼使牽引你的味蕾,嘗遍來自刀山油鍋的地獄美味,讓你下班下課吃飽喝足好上路。

民風開放的今天,人們對於中元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在敬畏尊重以外,也能開誠布公地討論,趣味幽默地共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時代的演進。而你又是否曾經想過,「鬼月」究竟是從何而來?人們是否也曾流行「避邪」服飾呢?

餐點全都帶點詭異氣氛,像是(左起)骷顱泡澡飲料、被符咒鎮壓美式漢堡。圖/翻攝自有...

今年度由有趣市集籌辦的「鬼市集:兄弟我還有點餓」結合電影《鬼門開》架設佈景,營造...

中元節的起源,道教、佛教與民間

據信「中元節」起源於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祭水的傳統,七月十五為初秋,原是穀物收成、酬謝天地的日子,民間有農作物收成,按例要敬稟祖先,這一天便自然成為祭拜祖先的傳統節日。依道教的說法,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地官大帝會下凡考察人間善惡是非,民間普遍有祭祀儀式,祭祀祖先並普渡鬼魂,稱「中元普渡」。依佛教的說法,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為梵語「烏蘭婆拏」的譯音,意為「解民倒懸」,起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人們在這一天會供養僧眾,佈施孤魂,將功德迴向眾生。

鬼門開前,基隆老大公廟會點亮千盞普渡公燈,指引「好兄弟」到陽間的路。記者許瀚分攝...

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記載目連救母的傳說,提及目連為解救身在餓鬼道中的亡母,遂以百味五果,置盂蘭盆供養,後人紛紛效法;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中元節的盛況,包括市井販賣鮮花素果、冥器紙錢,搬演「目連救母」雜劇,並設立孤魂道場、祭拜祖先等。回顧傳統典籍,中元節的記載隨著時代的演進愈發豐富,然而搜索清代以前的歷史文獻,都沒有關於「鬼月」的說法,可知中國文化並沒有這樣的習俗。

鬼月的起源,臺灣特有習俗

聚焦臺灣的歷史典籍,康熙年間編修的《臺灣府志》與乾隆年間編修的《臺灣縣志》都有關於中元普渡、盂蘭盆會的記載,《臺灣縣志》更提及放水燈、作戲壓醮尾等習俗,卻都隻字未提「鬼月」。一直到日治時代以後,我們才能在文獻當中發現「鬼月」的蹤影,連橫的《臺灣通史》提及七月初一「開獄門」,街坊鄰里輪流普渡,崇鬼習俗興盛,排場鋪張奢侈;吳瀛濤的《臺灣民俗》也提及開關鬼門為臺灣習俗,過去會依地區或行業輪流普渡,遍及整個七月不間斷。我們大概可以推測,所謂「鬼月」也許是在1750年到1895年,屬於晚清的這150年間發展而成,至於具體細節如何,目前尚無文獻可資佐證。

關於臺灣「鬼月」的由來,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早期臺灣為移民社會,先民來臺開墾,由於戰爭疫病等原因,造成大量死傷,遂有許多「萬善公」、「百姓爺」、「義民廟」等無主祭祀。為了安撫孤魂、積德行善,人們於是逐漸形成大型的鬼魂祭祀活動,這樣的風俗也許就是成熟於缺乏文獻記載的晚清。

避邪配件與服飾

既然中元節的傳統意義是祭祀祖先,在服飾上理應沒有「避邪」的需求,畢竟沒有人在緬懷先人的前提之下還需要躲藏迴避。然而古有女鬼畫皮,今有紅衣女孩,繪聲繪影的鬼故事透過想像力的演繹,還是不免讓人膽戰心驚,於是自古以來總不乏避邪的隨身物件,元末明初的《明心寶鑑》便有玉石「定心寡慾,可以服鬼神」的說法,其餘如琥珀、桃木、紫檀、菩提等,也都是民間流傳的擋煞法寶;或者在建築構件、家居器用方面,以獸面獸形避邪,如螭龍雕花、獸面銜環等。

明晚期至清代的〈玉螭龍佩〉,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而倘若提及「避邪服飾」,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裡,最著名的還是端午節的應節服飾。端午濕熱難耐,毒蟲與疫病橫行,人們遂穿著飾有毒蛇、蜈蚣、壁虎、蠍子、蟾蜍的「五毒紋樣」,以毒攻毒,例如明代的五毒艾虎補子、艾虎五毒水田紋錦等。至於傳統的中元節則沒有所謂的應節服飾或避邪服飾,只需心存敬畏,關懷生靈,慎終追遠,那麼得體舒適的服飾,都會是適合民俗月的服飾。

明代端午節的兒童服飾面料〈艾虎五毒水田紋錦〉,有避邪祈福的美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商家根據明代「五毒艾虎紋」補子進行復原製作的五毒艾虎補服,屬於晚明以後流行的節慶...

●專欄「漢服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1篇,敬請期待。

楚楚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命短,也有鮮亮羽衣;華夏千年,更有傳統服飾...

漢服HanFun 楚楚 中元節 鬼月 移民 鬼故事 傳統服飾 創,專欄 琅琅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