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發的勇氣 我徒步隨香的第十年
【徒步隨香】
文/宴平樂
徒步隨香第十年,我常想我到底在這條路上找尋些什麼,又學習些什麼,走了十年漸漸發現,或許人生就是個面對「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過程。
2012年,是我開始走大甲媽祖遶境的第一年,那一年的我,年少輕狂,認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願意做,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所以我扛著一個大背包,踏上了大甲媽祖遶境這段路,結果第一天在彰化,我的狂妄與熱血就在傾盆大雨之下冷卻,然後上了香客車,打道回府。
2022年,是自打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年,因為女兒剛剛出生,妻子還在月中休養,我也因此暫停了跟隨大甲媽祖徒步隨香的計畫,十年來第一次沒有參與大甲媽祖遶境的我,沉澱思考了許多,媽祖信仰到底是什麼?
就像這段路一樣,當你步行了很長一段路以後,要停下來休息很簡單,但是要再次上路就很難,畢竟徒步走了九年,不論是有形的、無形的,絕大部分都體驗過了,如果要再次上路,我需要一個理由,一個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理由。
然而,在我找了兩年之後,我卻赫然發現,原來重新上路根本不用理由。信仰本身不是一種等價交換,又或者說,信仰本身可以是等價交換。有人許了一個願,只要母親的身體能好,他要徒步隨香走到不能走。有人許了一個願,只要孩子能養大,孩子成年時要來徒步隨香。這些都是跟媽祖婆許的願,也或許是跟自己許的願,而能不能成則是另外一回事,有人的願成了,跟媽祖婆一走走了一輩子,走著走著,成了信仰。
有人的願不成。願不成,就成不了信仰嗎?如果信仰是靠願成與不成,那信仰豈非成了等價交換?我認為信仰不該是等價交換,故此,苦思良久。第一年上路,我本沒有信仰,然而因為一個又一個的願,我走了一年又一年,走得越久,得到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在乎的越多,在乎的越多,越放不下。
「等價交換,為什麼不能是信仰?」突然,湯圓媽很直白的問我。這句話,直白又世俗,簡單粗暴的彷彿當頭棒喝,當場將我從苦思不解的迴圈中敲醒。是阿,信仰本身就是關乎於每一個人的,而不是一個能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我在無規則的人生中想尋找規則,豈不是緣木求魚。
有人就是覺得信仰要等價交換,有人就是覺得信仰不需要等價交換,我只需要問自己,我的媽祖信仰是什麼就好,何必強求於找到一個通則,人無常態、水無常形,本來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2023年,我再次上路,踏上九天八夜徒步隨香的第十年。
我的媽祖信仰,走的是「正心」。
正己心,省己身
台語有一句話說「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對於有些人來說,殺人放火是過錯,對有些人來說,說謊貪杯是過錯,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自己要面對的課題。
所以我再次出發踏上這段路,在這段路上,我藉由九天八夜的沉澱與步行,去聽聽別人的故事,去檢視自己過去這一年來的行為,然後保持好自己的步伐與節奏。
十年前,隨著媽祖的路線轉進雲林縣二崙鄉的協天宮。夜幕壟罩著大地,星空下,遠處的吳厝媽已經在恭迎媽祖大轎,煙火燦爛,我低著頭拼命趕往協天宮,在凌晨三點就怕被大轎追過,而越放越近的煙火,宛如趕牛的農夫,在我已經精疲力盡的時候,媽祖婆嚴厲的鞭子揚起,落在我傷痕累累的身上。
十年後,依然是從協天宮離開,依然是夜幕低垂,依然是煙火燦爛,我與樂爸啃著澤元堂的饅頭,看了看時間,在報馬仔對龍安宮的太子爺行禮完畢後,我們抓緊空檔洗了個澡,然後看著遠處大轎在人潮中緩緩靠近時,我們對媽祖婆行了禮,接著拿上行李,推著推車繼續前進。
徒步遶境和人生的路其實很像,一樣的二崙鄉,一樣的凌晨三點半,一樣的煙火與一樣的路程,我們一樣的被大轎押著往前,差別只在十年後我們多了一絲從容,然後如果見到有需要的人,有餘裕時隨手幫扶一把,量力而為,如此而已。
「善惡不爽錙銖,爾欲欺心神未許,吉凶豈饒分寸,汝能昧己我難瞞」大屯城隍廟的城隍爺座前,我匍匐跪下。
佛法無情,道濟眾生
信仰這兩個字越往深處想越覺得,某種程度,我的媽祖信仰,或許相當程度的貼近城隍爺吧,走在這段路上,正心自省,只希望當面對「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十六個字時,我能像在龍安宮時一樣,從容的洗個澡,然後不慌不忙,保持自己的步調,繼續出發。
有人用照片記錄故事,現在更多的人用影片紀錄故事,而我想用文字記錄故事,然後把沿途的見聞與感動,紀錄在我的琅琅專欄裡面,誠摯地送給大家。
●專欄「徒步隨香」:宴平樂,熱愛文字創作,曾鼓起勇氣去補習班說要插大考中文系,結果被班主任表示不願意誤人子弟後當場掃地出門,只能乖乖拿電機工程系文憑畢業,目前擔任編輯,同時創作小說、散文、劇本,希望能離電機有多遠就多遠。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