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方寸】師人/物理治療師修法的曙光
文/師人
夜幕由黑漸白,地平面冉冉的曙光,給人一種希望、嶄新的氛圍。一如日漸普及的長照政策以及112年1月甫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物理治療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光芒所及,照亮著時代的演進。
人活到了百歲,你會預期看見怎樣的面貌?長期臥床?肢體乏力?精神不濟?
醫院內科病房所見個案中,年齡層廣布且平均高齡。七八十的長者算是普遍,而九十餘歲的也大有人在。在這當中,遇見幾位百歲人瑞,則留下特別印象。某天收到床邊復健會診單,第一次見到年齡欄出現100,看著病歷記載原有的內科疾病一長串,而現下又多了新的中風診斷,無疑雪上加霜,預期狀況應該不算是太好吧。
百歲爺爺是健康生活的模範生
走進了病房,實則不然,是一位微笑迎人的王爺爺,揮動著沒受到中風影響的右手。至於中風影響的左側,肌力稍弱但動作幅度與病前差異不大。幸運地,他經過兩次的復健時間,他已經開始扶著助行器站在床邊,配合著蹲站、原地踏步。復健過程中,感受不出年歲在他身上留下的負荷。不論身體層面或是精神狀態,呈現出奕奕神彩。
某日主治醫師查房,在解釋病況後,家屬提問。
「請問醫師,日後出院在生活上、健康上還需要多注意些什麼嗎?」。
主治醫師回:「基本上沒什麼大礙。其實這問題,應該我們來問一下爺爺怎麼保養的。畢竟,我們在場沒有其他人活到了百歲。」
在場醫護人員、家屬,全都會心一笑。
家屬口述形容的爺爺,到了老年仍維持著在家運動習慣,偶爾外出散步跟著家人出遊。還有一些生活型態,早起、飲食少油少鹽少糖、不菸不酒⋯。更甚還有,當家人晚輩與之互動,都十分樂意且親切。在生活習慣上,儼然是模範生等級。
爺爺從以前到現在所進行的,也是我們想要努力的目標。
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社會的高齡化是已知的事實,全民的健康意識亦漸趨抬頭,在政策推動下,長照2.0服務也走入了民眾的居家、社區環境。對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關聯,焦點從傳統醫療拓展到健康促進。
亦即,與其在疾病發生後需要就醫,最良善的願景是在醫療的更前端,能有一些生活觀念的改變或生活品質的改善。理想的是「預防勝於治療」,那句耳熟的標語。
而有一群人,在這領域深耕一段時日。
不論是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會有治療師選擇走出醫院,踏入社區。
服務對象廣泛,高齡者的預防延緩失能、亞健康族群的健康促進、運動員的動作指導與姿勢調整、職場工作者的環境改善......等等。
這些說不上真正疾病但同樣有治療師幫助的需求,在原有法規制度下,是在模糊地帶。
因過去以疾病治療觀念為主,治療師業務應在醫師診斷、醫囑前提下執行。但當今背景,「非疾病治療的需求」若仍需診斷為依歸,治療師才能發揮專業,難免窒礙。
時代前進所帶來的改變
改變的曙光,在物理治療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修法三讀通過後有了開端,原有的第12條法條「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不變,若是「疾病治療」仍以此作圭臬。
而修法在於原有法條接著新增的一句,「但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者,不在此限」。
一句話,代表著在非醫療場域的物理治療師們能夠更有保障地發揮長才。一句話,讓原有社區領域的物理治療師對自己所做的治療師業務能夠具認同感。一句話,非疾病的相關問題,能夠直接地找物理治療師。
改變的曙光,是時代所趨。上述所提是完成式的物理治療師法修法,至於職能治療師法何時也能有光芒閃耀,是值得期待的進行式。
百歲爺爺的保養秘訣,不外乎健康的生活型態,體現了「三動」的模範,所謂「規律運動、認知活動、與人互動」。這些在疾病出現前所做的預防,漸多的醫療專業依各自的影響力在倡導著,治療師是其中一環在努力著。
曙光升至頂空,會是暖暖旭日,遍地照耀著全民對健康的重視。
●專欄「白塔方寸」:師人,略懂「職能治療」的治療師,出沒在復健科、社區,或是生活品質需要提升的人們周遭。將醫學白塔內的深刻故事、觸及個案們的生活感悟等等,書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知道。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