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眼看電影】張嘉真/離開的台灣女孩,回家的美國女人

聯合新聞網 張嘉真
2018東京動畫大獎最佳動畫長片第一名「幸福路上」在奧蘭多放映。(記者陳文迪/攝...

《幸福路上》

導演:宋欣穎

台灣製作的2D手繪動畫電影,主要角色:

林淑琪/配音員:桂綸鎂、吳以涵(童年)

小琪爸爸/配音員:陳博正

小琪媽媽/配音員:廖慧珍

臺灣上映時間:2018/1/5

文/張嘉真

 第一次看《幸福路上》時,我還沒有來到台北讀書。我在高雄的電影院買了一張早場9:20的票,為了不顧爸媽反對堅持要選擇文組最後找不到工作的小琪感到非常緊張,彷彿在電影中遇見未來的自己。現在我就在這裡,同一個大學校園,戴同一個顏色的領巾,對未來同樣徬徨,我卻發現自己在乎的事情變成了小琪下班回家的那座橋。原來已經抵達這裡以後,這座城市還有那麼多我認不出來的橋。

  該怎麼讓觀眾在他人童年的街景看見自己?《幸福路上》勇敢的挑戰了這個任務。第一次觀影時我對幸福路全無準備,於是我從文組、明星高中、藍領階級的父母以及對社會議題的熱情著手,試著把自己放進小琪的感受之中。這一次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電影在小琪童年時幸福路上的色調。

  粉紅色的煙塵混著暖橘色的夕陽,整條路始終籠罩在一種魔幻的溫暖之下,有無時無刻的落日也好,有工廠噴出草莓冰淇淋口味的廢氣也好,這樣視覺上的基調在設定上孕育出活潑明媚的小琪,在情節上則提供了劇情裂變的契機。小琪能夠順著草莓色的廢氣溜進夢境中,巧遇一位金髮碧眼的王子拉住她的手要來拯救她,鋪墊一直在她心中的美國夢;小琪也能夠對著夕陽西下的整個小城放出賽鴿,在暖橘色的晚霞之中變身成科學小飛俠,說出自己小時候的理想。動畫作為一個自傳故事的載體,恰如其分的展現小琪腦袋裡所有的綺想,10歲的我最喜歡的遊戲便是一個人溜著直排輪,一邊把我看見的所有事物在腦袋中組裝成為一個個故事。

「幸福路上」角逐「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圖/公視提供

  小琪所看見的,就是她腦中的想像世界,反之亦然,綺想與現實是一體成形的。因此無論是小琪眼前臭氣熏天的大排水溝,或是小琪內心關於公雞、阿嬤、表哥的異想世界,都共享了同一種溫暖的包容性,那些殘酷的敘事終究能夠被晚霞與粉紅色的城鎮給收納。《幸福路上》沒有逃避7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面臨的巨大動盪,小琪如實的經歷白色恐怖、原民歧視、國語政策以及解嚴後百花齊放的社會運動,卻也沒有訴諸悲情,勒索觀眾同等在乎電影關懷的議題。小琪與我們都站在觀者的角度,所以即使稍嫌尷尬,她仍然堅持一次一次的說,要用心的眼睛去看。這種柔軟的態度,奠定了整部動畫片的一致性。

  電影的開頭,是已經在美國生活的小琪要回來台灣參加阿嬤的葬禮,我很快聯想到《美國女孩》中因為乳癌要返台治療的王莉莉一家。從兩部電影中透露的台灣社會重大事件,可以推測是小琪是在2014年回台,而王莉莉則是在2003年回來,相隔十年的美國夢,做出了什麼差別?何以遷徙的總是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女性──《幸福路上》早早移居美國的阿文表哥以工作抽不開身留在美國,《美國女孩》中的爸爸梁宗輝則一直往返台灣跟中國之間開設公司──?回家的理由又都如此不得不?

「幸福路上」獲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圖/報系資料照片 蘇詠智

  《美國女孩》中,王莉莉做為一個母親來不及言說的青春,在《幸福路上》被小琪演繹出來。無論《美國女孩》中女兒們怎麼嫌棄有壁癌的小公寓、附近看似沒有馬場的台北、吃不習慣的台式料理,王莉莉都一聲不吭,既沒有責備也沒有回擊,這樣的沉默在《幸福路上》中得到可能的解答。離開的人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像林文琪看不慣總是為了一點小錢爭執的父母、一場大地震就壓垮那麼多汲汲營營追求安穩生活的夢想,所以終於決定離開,她始終抓緊字正腔圓的北京話,沒有機會為了當年嘲笑爸爸將「沙發」唸成「膨椅」而道歉。等到林文琪到了異鄉,才發現自己無論多努力也只是個亞洲女生,甚至會偷偷去租豬哥亮的錄影帶來看。雖然她們是因為找不到立足點擁抱這座島嶼才出走,但即使如此她們也拉不下臉坦承自己覺得出身丟臉。沒有人可以抱怨那條粉紅色的水溝,即使她自己也曾經嫌棄過。

  這些前仆後繼離開的台灣女孩,在成為美國女人以後風塵僕僕的回頭。《幸福路上》留下一個溫柔的餘地:對家的念想早就根植在她們(我們)的生命中,否定與離開都其來有自,那些無法令人自豪的歷史包袱不是任何一個人能夠承擔的問題。不用成為最愛這片土地的人,也可以是回家的人。

●「妹眼看電影」專欄:張嘉真,1999年生,高雄人,曾出版短篇小說集《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三采文化),想要叨叨絮絮的分享,從評論拆分出感受,把說教約分成說笑,以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方式說女性議題電影中的美麗與哀愁。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張嘉真

張嘉真,1999年生,高雄人,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系。 曾獲馭墨三城...

琅琅專欄 動畫 電影 創,專欄 讀創故事 張嘉真 妹眼看電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