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HanFun】楚楚/時令漢服:冬至雙節

聯合新聞網 楚楚
國曆十二月份的兩大節日,一是西方的聖誕節,一是中華文化的冬至節。冬至傳統紋樣服飾...

●專欄「漢服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2篇,敬請期待。

文/楚楚

國曆十二月份作為一年的尾聲,人們總不能忘記傳自西方的歲末慶典「聖誕節」,可也別輕忽了屬於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日「冬至節」。每年冬至大抵在聖誕節前幾日,今年冬至落在國曆12月21日,與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聖誕節正好可以連貫成東西方融合的節慶週。

今年冬至落在國曆12月21日,與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聖誕節正好可以連...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消寒節、履長節等,其由來可見於《二十四節氣集解》,所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並非指冬天來到,而是冬藏之氣至此極致,也就是陰陽變換的時日。

從地球科學的角度來說,在冬至當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因此北半球的這一天黑夜最長、白日最短。而在冬至以後,陰衰陽盛,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

正所謂「冬至大如年」,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當中,最早確立的起始點,因而在傳統的概念裡,是與春節並肩的重大節日。早在漢朝,冬至便已是正式休假的節日,朝廷休沐、商旅停業、軍隊整備,親友互訪共度冬節。

民間常以冬至前後的天氣好壞為依據,推測未來一年的氣候,正是所謂「乾冬至,濕過年」的說法。臺灣俗諺有云:「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亦無霜。」意謂冬至若在農曆十一月上旬,則接近年底時天氣將非常寒冷;冬至若在農曆十一月下旬,則冷天會出現在農曆正月;冬至若在農曆十一月中旬,則當年會是暖冬,人畜安康。

冬至習俗

(一)冬節圓

冬至素有品嘗湯圓的習俗,於冬至前夜,家家戶戶忙於製作湯圓,又稱「冬節圓」,以其渾圓的形狀,象徵家庭團圓和睦。古制以冬至為歲首,因此也有吃湯圓「添歲」的說法,直到今天,也就是我們常聽長輩提到的「吃湯圓長一歲」的傳統觀念。

根據《臺灣民俗》的記載,傳統湯圓製成紅白兩色,而家中若有小兒,則會以染色的米糰製作各種小玩意,例如雞、鴨、兔、狗、鯉魚、鳳凰等,俗稱「作雞母狗仔」。除了以冬節圓、牲禮供拜神明祖宗,傳統習俗也會將湯圓黏貼於門窗桌椅等處,以犒勞家具器用一年來的辛苦,謂之「餉耗」。關於冬節圓,還有一項有趣的習俗,據說在品嘗湯圓時,每一匙舀兩粒,而未婚者的最後一匙必為奇數、已婚者則必為偶數。

(二)冬至餛飩

古諺有云:「冬至餛飩夏至麵。」而記載清代北京習俗的《燕京歲時記》也提到「冬至,民間不為節,唯食餛飩而已。」關於餛飩的由來說法不一,有一說是西施製作來諷刺吳王夫差的混沌無道,諧音「餛飩」,又因為製成當日正好是冬至,百姓約定俗成,遂有冬至當日食用餛飩的習俗。或許也因為冬至象徵著新年歲、新氣象,因此冬至「吃餛飩」也有混沌初開、陰極陽生的新生意涵。

(三)九九消寒圖

在飲食祭祀以外,冬至為人所熟知的,還有中國北方流傳百年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傳統觀念裡,「九」為陽極之數,每九天為一個單位,描述冬至過後,天氣漸暖的景象,直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後,冬去春來,大地復甦。

由此衍生的,還有填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從冬至起算,一天填一筆,填完一輪,則九九消寒,春回大地。有繪製八十一瓣梅花的「九九消寒點梅圖」,也有雙鉤描紅的書法「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各九劃,甚至可以依照當日的氣候選擇墨色,如晴則為紅、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等。更甚者,可以依照九九消寒圖完成後所記錄的氣象變化推估來年的雨水及收成情況。

冬至填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右上為八十一瓣梅花的「九九消寒點梅圖」,右下為雙鉤...

冬至時令漢服

中華文化的傳統服飾於衣料紋樣上的一大特色,便是可以依照時令節慶選擇應景的題材紋樣,可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而由於明代的織品技術高度發達,圖案紋樣的運用在中晚期發展到極致,因此提到時令服飾,就不能不提到明制漢服。

杜甫詩云「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以後陽氣回升,因此常以諧音「羊」的圖案為主體,發展「羊吐氣」、「綿羊太子」等節慶紋樣。紋樣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搭配龍鳳主題形成華美的吉服,今日常見於衫襖的補子、馬面裙的裙襴等處。而「歲寒三友」松、竹、梅等植物當然也是冬令服飾不可或缺的題材,可以單獨點綴,也可以構成組圖,例如蜂蝶梅花、雜寶梅花等。

我今年便準備有腳跨山羊、頭戴胡帽、身穿棉襖、肩扛梅枝的「綿羊太子」紋樣滿地金馬面裙;「松竹梅」織金眉子及袖緣點綴的豎領短衫、「松竹梅」散點織金紗馬面裙,以及仿點翠、珍珠、琉璃等不同材質製作的「梅花」髮飾,以迎接「大如年」的冬至。

(左上)仿點翠、珍珠、琉璃等不同材質製作的「梅花」髮飾; (右上)「松竹梅」散...


傳統節慶現代過法

(一)手作湯圓

冬至前夜,可以準備水磨糯米粉製作步驟簡單的湯圓,也可以添加食用色素,或紅茶粉、綠茶粉等天然食料製作繽紛多彩的「五行湯圓」。

1. 調和適當的糯米粉與水,揉成麵糰。

2. 取其中一小部分麵糰,以滾水煮熟作為麵引子後,重新揉合成團。

3. 均分麵糰後各加入不同顏色的食料,並搓揉均勻。

4. 滾成長條狀後,約略切成均等大小,搓揉成圓形,並沾取少量糯米粉以免沾黏。

5. 下鍋以滾水煮沸,吉祥多彩的「冬節圓」即大功告成。

冬節圓的製作流程,依序為: 1.準備相關材料、2.滾水煮麵引子、3.重新揉合麵...

(二)平地落雪

雖然臺灣地處南方,平地深冬不落雪,但是秋冬之際,從北到南卻有許多雪白花海,例如臺北陽明山的綿延芒花、苗栗銅鑼的杭菊花海、臺中新社的白雪木隧道、彰化二林的蕎麥花海、南投信義的梅雪齊放等,種類繁多難以詳述,都是值得一覽的美景。冬至時節,也不妨到全臺各地山林野地,漫看雪滿花田。

彰化縣二林鎮的蕎麥花海,雪滿花田的景象充滿冬日浪漫氛圍。(組圖/楚楚提供)

(三)冬至雙節

近幾年,中華傳統服飾與西方元素的契合相當盛行,所謂「漢洋折衷」一時蔚為風潮。透過恰當的色彩搭配,傳統服飾既可以保有原來的節慶紋樣意涵,又可以帶有西方節慶特色,融入西洋元素場景。選擇冬至時令漢服,搭配紅、綠、白、金等聖誕色彩,誰說「冬至」與「聖誕」不能雙節共度呢?

冬至傳統節慶「綿羊太子」紋樣服飾融入西方聖誕節慶場景,也是「漢洋折衷」風格的一種...

漢服,為漢文化的傳統服飾,包括秦漢、魏晉、隋唐、宋明等不同朝代,各有不同審美所形成的服飾文化。大多數漢服同袍對於漢文化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興趣,除了可以用來輔助區分不同朝代服飾的特徵、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性,更可以依照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慶過生活,添加生活的儀式感。


冬至 湯圓 漢服 梅花 讀創故事 創,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