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偶戲跳脫忠孝節義!新勝景掌中劇團新作《尋》結合現代人遺憾課題
文/袁世珮
人生在世,總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困境,男女老少皆然、古往今來如是,新勝景掌中劇團以75到80公分的42尊戲偶,在8米x3米的舞台上搬演著凡人難避的難題,當現代議題與傳統偶戲相遇,《尋》的探問、追究,會迸發對人生、對藝術形式的新理解。
跳脫忠孝節義 回看人生命題
《尋/Between Lost and Found》是新勝景新作,將於11月30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勇藝術廣場演出,再次突破傳統布袋戲界限,以武俠元素包裝現代人們內心的遺憾與追尋,帶領觀眾進入又古、又貼近自己的奇幻世界。
副團長暨導演朱祥溥表示,本作央請書法家陳世憲題字,故意保留「尋」字最後一點未完成,創造出「找不到、卡在某處」的感覺,就像英文劇名《Between Lost and Found》,每個角色都有心結、都有遺憾,看到目標,卻始終卡在某處。
「這是一個很年輕的戲,布袋戲做一個快要成為夕陽產業的文化,必須更積極找到出路。」朱祥溥說:「所以我們用古代的畫風來演繹現代的故事。」
這部作品共有10個命題,朱祥溥說:「都不是像過去布袋戲那樣,有著拯救人類、拯救世界或江湖的宏大使命,靈感就是來自於生活。」主題觸及AI、叛逆、中年危機、社畜、新住民、永別、狗派、貓派、熱戀和成長,無一不是現代人身邊的事。
例如退隱江湖已久的劍客要面對年輕劍客的挑戰,就要先克服自己的中年危機;四個大俠下班後聚會,俠客「奔雲腿」反省一天工作,正事沒做,一直被人叫去送外賣,已經搞不清自己的價值?生不出小孩的俠侶,養了一隻妖貓,最後生活被貓裹脅等等。
創新的聲光效果 創新的劇
新勝景作為臺灣光雕投影布袋戲的先驅,在視覺上也迭有新意,是一個光影藝術加上偶戲的表演,運用遊戲引擎的技術,應用光影、光雕藝術,如海面不斷波動,象徵著人的意識;還套用VR技術,雖然目前宥於演出環境,只能投影一個面在前方,但未來有計畫進入沉浸式環境,所以設計的是全3D。
本次新做42尊戲偶,數量之多,由設計團隊決定方向、給出指令,再由AI協助精進設計戲偶與戲服,傳統偶戲連結AI,省下不少成本。
節目並搭配多首與樂團、歌手的音樂創作,為劇情增添獨特氛圍,包括美秀集團、唐貓、脆樂團、拍謝少年、鄭宜農等,有別於傳統布袋戲的配樂。例如談新住民的故事中,因創意源於朱祥溥一個越南移工第二代的朋友,所以請來台越混血配音外,也會搭配一首越南歌。
10個獨立故事,每個故事約15分鐘,朱祥溥承認:「因為現在年輕人的關注力問題,所以把節目都切短、切碎,每個戲看到新的情緒,每個角色出來有新的期待。」
朱祥溥認為此劇適合全年齡層,家長帶孩子們來體驗傳統藝術,雖然主題是大人的困境,但小朋友看到偶就會很開心。他很希望年輕人可以來看、可以看懂,也歡迎那些認定「布袋戲就該是廟前那種」的老一輩觀眾,「還是可以看到我們紮實的技術、很棒的打戲。」
偶戲靈魂不能放
新勝景於1996年創團,2015年創團團主朱清貴過世後,交給第二代朱勝珏 ,2018年,原在台北做動畫的朱祥溥也加入,兄弟聯手啟動轉型。
新勝景的短片「無名刀」在今年高雄電影節拿了臺灣組評審團特別提及,這帶給朱祥溥新的動力。他說:「我是動畫導演,前幾年誤打誤撞變成劇場人,但我自認實力和經驗還是在拍電影和動畫製作上。」未來劇團將擴大拆分成兩種業務,一是表演性質、另一是影視部門,將執行新的影片內容。
不論如何轉型,朱祥溥說:「偶戲的靈魂不能放掉。我們很希望能影響對布袋戲有既有印象的人,布袋戲就是廟口那樣嗎?聽不懂、不好看嗎?我想要讓他們改觀,所以一定要做得很酷,酷到讓他們不是給我們同情分,而是真正認同我們。」
《尋|Between Lost and Found》是新勝景今年傾力演出的唯一戶外場,本次演出榮獲國家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的獎助,11月30日下午6點30分至晚上8點30分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勇藝術廣場免費公演,僅此一場。詳情請見《新勝景掌中劇團》臉書粉絲頁。
●本文為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合作企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