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6本推薦書迎接AI世代 打開閱讀新「視」界
網路崛起、數位資訊爆炸,人們的專注力都放在數位裝置上,從手機、平板到電腦,現在AR、VR也同步降臨。AI人工智慧的出現,讓廣大民眾意識到,現今的資訊來源已不限於傳統書本,在便捷的科技時代,閱讀形式也隨之開啟更多元的樣貌。
撰文|鄭俊德
圖片|財經傳訊、大塊文化、寶鼎文化、三采文化、漫遊者文化、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提供
閱讀行為並不會因為數位工具的出現就完全消失,而是一種載體的轉變。過去古代人們取得資訊的方式是透過口述、竹簡、羊皮;直到紙張發明,書本的出現讓知識得以傳承與紀錄;來到數位時代,人們從搜尋引擎打關鍵字找答案;再來AI出現,則開始學習問問題、找答案,閱讀一直都是解答人生問題的工具。
這一期將介紹與推薦和數位發展有關的書單,包含AI科普、小說作品、繪本分享等,不同種類的書籍,皆能從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善用智慧工具 提升生產力
首先介紹《ChatGPT一本搞定:讓AI成為你的工作好幫手,徹底打敗拒絕新科技的人》,作者謝孟諺(Mr.GoGo),曾任電腦教師、臺灣知識庫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目前為「無遠弗屆教學工作室」的負責人。
因謝孟諺過往的經歷,因此他十分了解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也讓他對ChatGPT 這項技術產生興趣。他發現許多人對AI和機器學習等高科技卻步,因此決定撰寫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和應用 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的相關技術。
他談到,任何有創造力、追求效率的成功人士,都應該要去了解 ChatGPT 的重要性。現階段所有 AI 發展都是以 ChatGPT 作為起點,只要你會問問題,就能獲得你要的答案。
例如有人對你發出邀約,你可以利用ChatGPT,寫1封回絕或接受的信,而不用花腦筋修辭,ChatGPT就像神燈精靈般無所不能。我們都知道寫程式的能力很重要,但也可以利用ChatGPT幫你寫,只要會下指令,程式語言新手也能迅速上手。ChatGPT可以幫忙省下很多處理雜事的時間,讓大腦可以全心處理更重要的事,每個新技術發明,就會產生新機會,只有不學習新技術的人,才會被取代。這本書將教你如何運用ChatGPT提升生產力,為AI時代做好準備。
《新AI與新人類: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提到每個人都要把握的進化機會。認識AI如何向人類學習,也回頭向新AI學習,改變既有觀念與舊的習慣,嘗試實際運用、熟悉新AI,一起展開這場「新AI與新人類共創的奇幻旅程」。從以下3個部分引導讀者認識AI:
1. 時至今日,AI 發生了什麼革命性的現象?怎麼發生的?這些現象對人類的科技研究、社會運作方式,有什麼連動影響?由此延伸,AI本身如何進行學習?令人驚訝的AI「頓悟」又是怎麼回事?而在這過程中,人類還獲得哪些啟示?
2. 新AI啟動了人類何種認知革命?或者說,對於人類自身的身體、大腦等生物構成,產生何種進化等級的改變與影響?人類的認知方式有哪些未知層次,能經由AI協助開啟,擴大認知邊界,成為更具智慧的新人類?尤其是人類與AI 如何攜手協作—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3. 全面升級你的人生。人類如何利用AI升級學習與教育模式,更升級心靈?以務實面而言,現有的人類工作模式將如何被改變?在哪些領域,人類更有機會追求理想的生活?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簡單世界」會受到什麼衝擊?
這3部分內容圍繞「革命」和「進化」2個主軸,展現人類突破極限的努力,以及科技發展的2條重要路徑:一是探索人類的物質與精神存在;二是牽動社會發展趨勢,回應人類需求,彰顯人文價值。藉由此書自我省思,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認識AI了呢?
資訊科技也能擁有人文思維與溫度
《書呆與阿宅:理工科技力+人文洞察力,為科技產業發掘市場需求,解決全球議題》呼應前一本書提到的「革命」和「進化」。革命為科技工具帶來的便利性,進化則是人們的思維系統需要有所調整,因此理工科技力加上人文洞察力,是我們需要具備的雙重能力。
書中提到「臉書」(Facebook)、提供短期出租房屋或房間的最大網站「Airbnb」、雲端運算的即時通訊軟體「Slack」、「領英」(LinkedIn)、全球最大第3方支付供應商「PayPal」、視覺探索工具「繽趣」(Pinterest)、「阿里巴巴」……這些世界知名的科技巨擘創辦人,都曾修習人文學科,甚至以此奠定創業基石。
書中還提到,科技與創新浪潮如火如荼地展開,人人都在學寫程式,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與 Mathematics;理工科目)教育的呼聲水漲船高;反觀人文學科成為冷門科系,前(錢)途似乎愈日漸黯淡。但若仔細觀察,最有創意、最成功的新商業點子背後,人文思維才是創新的動能、發現新商機的要素。
各種技術工具的駕馭、門檻大幅降低的當下,能否尋得市場缺口、找到問題所在,也許是未來的決勝關鍵。不是只有工程師才能夠加入科技創新的領域,有溫度的人文思維更能夠使科技應用貼近生活與人心。
包括能夠設身處地洞察生活難題,懂得如何利用科技提供最佳解決途徑,更能為演算法注入倫理道德,讓機器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非統治我們,也對現有的科技教育添注人文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尋得發
揮長才之處。
因此各行各業的創業家和企業主管,都必須體認到:「文科人」與「理科人」攜手合作可以發揮巨大的潛能,兩者的重要性旗鼓相當。
AI普及化 成為時下趨勢
《寫給中學生看的AI課:AI生態系需要文理兼具的未來人才》作者為「AI界李白」蔡宗翰教授,結合輔導高中以上學生與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的豐富經驗,介紹國內外AI應用發展與趨勢,提供給正在嘗試接觸AI、學習AI、運用AI,甚至以AI 為志業的讀者或學子最全面實用的資訊。
蔡宗翰說:AI沒有辦法隨機應變,卻能取代50%人類工作。但別擔心,你可以先建立AI 的核心素養,再來接觸AI、學習AI,成為能運用AI 解決問題的人才。2022年起,生成式AI帶來了新一波AI 熱潮,圖像和文字生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AI更加平民化,使用AI 不再是程式人的專利。
例如:Midjourney 是一款AI繪圖工具,能根據使用者的文字描述生成圖像。ChatGPT則是基於ChatGPT3.5的文字接龍AI,可與使用者對話,執行翻譯等任務。2023年推出的ChatGPT4.0,理解文字和圖像的能力比ChatGPT3.5更強大。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對自己與AI的關聯感到困惑。有些名人警告,若不了解AI,將可能面臨失業。AI是顯學,但讓人望而生畏。如何抓住AI 熱潮,成為AI 時代的勝利組?這是越來越多人關心的問題。
蔡宗翰又表示,確認自己已培養正確的「三觀」,擁有健全的態度,就可以做好進入AI之門的準備。臺灣若能具備更多有動機去觀察、能發現問題的學生朋友,在社會趨勢瞬息萬變的AI時代,就會更具優勢。
省思人類與 AI 間的關係
韓國作家金英夏的小說《告別》,內容談到未來的AI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想像世界。如果機器人有了人性,他們就可以算是人嗎?是什麼定義了「人」?
《告別》為金英夏於2019年,受韓國會員制電子書訂閱平台之邀所寫的故事。但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金英夏大幅度更改了故事的結構和內容。
面對疫情初期、全球防疫失控,導致無數人在這場近代最大規模的傳染病毒中死去的局面,他寫下這個故事,討論生命的意義何在、人類這個物種的存在價值。
相對地,AI也逐步深入人類社會各個層面,我們一邊懷抱著對AI的恐懼,又持續開發其可能性。究竟,人類的盡頭何在?人性會否有終結的一日?生命有沒有意義、有多麼珍貴,取決於我們的意識;生命是意識的源頭,意識是生命的盡頭。
「人」究竟是什麼?「意識」(mind)和「軀體」(body)可以分別與切割嗎?當人類意識和AI之間的界線消失,人類文明會否就此瓦解?這部小說對於人性價值的探討,值得讀者反覆省思。
最後分享《瘋狂機器人湯》,這是一本神奇的、會變身成機器人的繪本。內容講述一位用紙箱打扮成機器人的小男孩,想要跟家人們一起玩,但是大家都不想跟他玩,他心想,「如果你是貨真價實的機器人,大家就會一直想跟你玩。真正的機器人用雷射當眼睛、火箭當雙腳、超級電腦當腦袋!」
沒想到,一個神奇的「機器人湯」配方,出現在小男孩面前,當他喝下機器人湯之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機器人!小男孩最後是否能夠交到朋友?他是否會再變回人類?留待大家進入機器人小男孩的想像世界中探索。
這本繪本帶來不同層面的思考:新的AI工具,讓我們變成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加速的工作效率以及靈活的創意,當日常瑣事幾乎都可透過AI來處理,我們是否還會願意回到原來人類的生活模樣呢?
期待藉由以上6本書,為讀者帶來不同的閱讀啟發,學習智能創新以及享受閱讀的當下,能更了解AI、使用AI,又不成為AI的俘虜。
●本文摘選自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所發行雙月刊《書香遠傳》雜誌174期:2024亞太公共圖書館論壇,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