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推薦書單/小莊:漫畫武林的風起雲湧
為鼓勵出版業者提升中小學生讀物品質,文化部每年辦理「中小學生讀物選介」,邀請專業評審選出超過600種以上的推薦讀物,並於其中選出70本精心推薦的「精選之星」。今年邀請其中3位評審委員作為閱讀領航員、撰寫「讀之冒險」文章,配合辦理有獎徵答活動,另外還有豐富的書展及影音,歡迎師生及家長觀看文章及影片,打開書本參與歷險,成為一位閱讀冒險家。
文/第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評審、廣告導演、漫畫家 莊永新(小莊)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第一回約莫快十年前的事了,要在一兩個月內讀完兩三百本漫畫,而且要歸納分類評選出優劣,再思考內容對於中小學生的影響,做出推薦,實在是相當耗費精力的活兒,所以在第一次經驗之後,雖然也曾再度受到評審邀約,仍然睽違多年,多少有逃避的心態作祟。
曾經成為「少女漫畫」的敵人
記得第一次評審完後,大概的心得就是男性向漫畫仍是日本的天下,台灣偶有佳作,最讓人蛋疼的心得就是除了一堆都很類似的「科普」、「美食」之外,偏女性向的少女漫畫大多是九頭身大眼美少女,父母雙亡,與帥哥談戀愛的故事,帥哥可以是霸道總裁,學長,老師甚至是鬼怪等等,另外一路就是大量的BL漫畫(兩個大眼睛九頭身美少男,父母雙亡,談戀愛的故事),我並非保守派衛道人士,明白(尤其台灣)漫畫出版市場需要迎合消費者的喜好以求生存,但想到我們餵養年輕學子的內容多是這樣的設定,似乎預設了少女的世界就只有「自我」與「戀愛」這種相當樣板的價值觀,讓人十分擔心,更遑論在千篇一律的格式內要做出推薦,真有相當的難度,所以當時我好像暫時成了「少女漫畫」的敵人,推薦的極少。
評審回鍋竟感到壓力山大
經過了十年,再一次回鍋當評審,看到寄來一箱一箱的漫畫堆疊在地上,內容琳琅滿目,壓力仍然不減,加上一道但書要「以本土創作為優先」,如何優先?保障名額?或是分別標準?我是熱愛漫畫的,但上一回的陰影仍在,我很怕難看的漫畫,千篇一律的漫畫,作為漫畫類的評審,考量的點比起其他類別可能更為複雜,因為圖畫書類、自然科普類、人文社科類、文學類、文學翻譯類、叢書工具書類、雜誌類,都有很清楚的格式,類別特性與評選的標準,但是「漫畫」只是一種表現的形式,「漫畫的表現」有可能包含以上所有的內容,要說「改編自文學的漫畫」比「自然科普類漫畫」更值得推薦嗎?還是「叢書工具書類的漫畫」要強過「人文社科類漫畫」呢?很難,極難,難到要抓著其他評審開會定義出標準,問題問到讓承辦單位負責聯絡的小姊姊頭疼……
最後評審長要大家撥開一切類型的魔障,直接回歸到漫畫想表現的內容與技巧來評價,我當然樂見如此公平正義的價值,只是同時擔心著海外勢力日韓兩國內容大舉入侵的結果,按這客觀標準評選出來之後台灣漫畫會不會變成「少數族群」然後引起社會大眾撻伐……
臺漫表現亮眼 議題多元
事實上是我想太多了,當我們回到閱讀的狀態,直覺的把感到享受、流暢有共鳴的書本一一揀選出來之後,發現選出來的台灣漫畫竟然與日韓呈現五五波的狀態,這些年來,台灣漫畫的技術與題材的面向,都有大幅的進步,除了以往的冒險,戀愛題材之外,歷史,民間信仰,政治,紀實,文化,名人甚至是心靈成長如《小乖的人類觀察日誌》都有讓人驚艷的表現。
呼應兩性平權與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社會趨勢,同志,多元性別與性的漫畫題材在近十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傾向,在新教育觀念的推廣下,學校也越來越不諱言對學生鼓吹性自主與性教育的重要,類似題材的漫畫在領先浪潮中或許容易被注目,但是在多次的評審經驗中總是提醒,不要因為該題材的「政治正確」就忽略了內容剝削的事實,每次舉反對票被誤會成「衛道人士」的時候,我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不是反對同志題材,而是要看作者藉由同志題材想表達什麼?
同理,不是反對性愛題材,而是要看作者藉由性愛想表達什麼?若只是高舉性平大旗,為了大肆展現性愛場面,譁眾取寵達到銷售的目的,這與A書有何分別?又有何「推薦」的必要?所以面對這樣的題材我總是特別小心謹慎,不能忽略青少年閱讀時的血氣方剛。
反觀「科普」,「名人傳記」與「學習」之類的套書跟日韓比起來,在創意與質感上,台灣則有明顯的落後,除了《達克比辦案》之外,內容停滯在十年前的水平,需要對現代學生更用心一點才能將學生從手機上把目光搶奪回來。
我認為透過網路的興起與政府大力推動國際漫畫節的參展,台灣的漫畫創作者已經越來越純熟,也陸續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佳作,但可惜都是各自耕種,野地開花,缺的是一種大環境的匯聚整合,將所有內容的IP力量發揮到最大。
漫畫內容經營與IP開發 都是文化的部分
「漫畫」是一種表現的形式,也是內容的起點,無論是影視,劇場,音樂,周邊,遊戲,或是各式各樣的產業結合,都會讓內容不停的存在,最後變成我們的文化,如同我們從沒看過(Hello Kitty)的漫畫或卡通,廠商卻可以在連續經營這個IP五十年後,成為只要推出就搶購一空的商品,「多啦A夢與蠟筆小新」作者都早已經過世,每年卻都還可以在戲院看見新的電影,足見好的內容需要不斷的經營,才會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從點狀的野地開花,變成一畝蘊育花海的良田。
不過除了期待漫畫作者能持續創作出精彩的作品之外,目前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去選擇一本我們推薦的漫畫,打開它細細品嚐,這就是對台灣漫畫最好的回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