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穿女裝?從日本清涼寺藏北宋彌勒菩薩像的「四川風格」談起

琅琅悅讀 故宮文物月刊

文∣賴依縵(作者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服務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波士頓美術館提供

臺灣各地寺廟常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與佛教起源地印度雄健挺拔、英姿煥發的彌勒菩薩像(圖1),相當不同。如果大肚彌勒,已經相當顛覆原初佛教造像的準則,那麼,穿女裝的彌勒,是否更匪夷所思呢?

圖1 西元3世紀 貴霜王朝 巴基斯坦(古犍陀羅) 彌勒菩薩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圖2 北宋太平興國9年 彌勒菩薩像 局部 日本京都清涼寺藏

一幅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彌勒菩薩像〉版畫(高53.6、寬28.3公分、圖2),為討論中古時期四川地區以及北宋初期宮廷繪畫時,一再被援引的圖像證據。畫中描繪主尊衣紋細密的線條,從耶魯大學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教授以降,即認為體現了流傳於四川的某一流派的繪畫風格;然而,以較濃重線條描繪應為同類裝束的元代〈姨母育佛圖〉(高31.9、長93.8公分、圖3),史丹福大學文以誠(Richard Vinograd)教授則認為應是域外風格的影響。造成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應該是兩件作品中,主要人物穿著的,都是密教女尊服飾有關。

圖3 元 王振鵬 姨母育佛圖 卷 局部 波士頓美術館藏 Photograph ©...

〈彌勒菩薩像〉版畫題記,透露是以北宋宮廷畫家高文進(活動於950至1022之後)繪畫為底稿的作品。開版印製不久,此幅即被日本僧人帶回東瀛,隨後納入京都清涼寺釋迦佛像中,等於進入了時空膠囊,直到二十世紀中,才與其他文物重現人世。這幅一千年前的版畫,是理解早期北宋繪畫的重要例證。

高文進出身四川,當地佛教人物畫主要有曹樣與吳樣,分別是「密」與「疏」兩種風格,而高文進是當時極少數仍以「曹樣」作畫的畫家。〈彌勒菩薩像〉繪製主尊貼體衣服所採用的線條,彷彿體現了「曹畫衣紋稠疊」、「曹衣出水」的樣貌,班宗華教授早在他的博士論文,即認為應是反映了「細密的蜀地線描風格」,直至近日學者仍奉為圭臬。

圖4 (左)日本明治時代 現圖 胎藏曼荼羅毗俱胝 仁和寺版 取自高楠順次郎、渡邊...

但是與見於前述院藏彌勒菩薩像,僅僅身披條帛的菩薩不同,此幅彌勒菩薩身穿應為唐朝所創發的密教女尊裝束,與源流為德宗朝(779-805)唐畫的胎藏曼荼羅女尊(圖4左)比對,兩者都有僅及腰際的對襟衫、肘部一圈衣褶等酷似之處。九世紀末唐代密教已沒落,此類女子尊像服飾的宗教脈絡被遺忘,因此逐漸亦被應用於觀音、文殊以及彌勒等大菩薩像,例如大英博物館藏絹畫之四變化觀音及此幅版畫主尊;但是與此同時,保有唐代密教知識的雲南大理國,此類裝束則仍僅繪製於女尊像,如本院藏〈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中鬼子母等造像。(圖4右、圖5)

圖5 大理國 張勝溫 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 卷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時代再晚些,元代王振鵬(活動於1280至1329)白描〈姨母育佛圖〉(見圖3),釋迦佛姨母大愛道與侍者,穿著與彌勒菩薩像相似貼體裝束,只是恐怕因為時隔數百多年,被不明就裡的畫家增長、變形,而且整體衣著線條與暈染較濃重。文以誠教授以為,這類以繁複線條描繪平行衣褶及風格化的暈染,應是尼泊爾等地帶來的外來風格,然而其衣褶特色,亦應該考慮為承繼唐代密教女尊圖像演繹而出的樣貌。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在歷朝繪畫中看到相關圖像,如以道、釋人物畫見長的北宋李公麟(1049-1106)〈白蓮社圖〉藏在遼寧省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的南宋摹本中,騎獅文殊的衣著;而院藏明代《法華經》塔寫經,騎獅文殊則穿著相類卻不盡相同的服飾。

一千年前宮廷畫家高文進,應不理解在密教傳統中,前述特殊服飾僅應用在女尊圖像,因此讓菩薩穿上女裝。在二十世紀的現代,學界仍和北宋畫家一樣,不太理解這個密教傳統,因此將表現貼體的衣紋,解讀為曹衣出水的風格或是尼泊爾等地帶來的外來影響。無論如何,女尊服飾讓歷代畫家樂於應用於各種繪畫,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遺產。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483期6月號,原題: 〈風格或圖像志議題?—從日本清涼寺藏北宋彌勒菩薩像的「四川風格」談起〉

故宮文物月刊

國立故宮博物院發行的《故宮文物月刊》以深入淺出筆觸介紹與探討故宮文物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文物月刊 佛教 繪畫 上海 唐朝 信仰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