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蛇與華鳥—最強遠攻兵器弩的裝飾秘訣
文∣鐘雅薰(作者任職於本院器物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Csy_Sean
你知道成語「杯弓蛇影」在最早的故事版本中,造成蛇影的是弩不是弓嗎?東漢應劭(約151-204)《風俗通義》記載「懸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弩因長條狀的外形與鮮艷的紅色漆造成蛇影的錯覺。「杯『弩』蛇影」或許是更為貼切的說法。除了蛇,弩還與另一種動物關係密切。鳥,不僅作為「弩機」重要的裝飾主題,還涉及弩的功能。
什麼是弩?
弩是在弓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段弩臂,並於弩臂挖槽安裝弩機,整體形如T字型。使用弩時,將弓弦拉開並勾至弩機的牙,後扣動懸刀(相當於扳機)即可發射。(圖1)弩機,是關鍵的發射裝置,用以取代人手拉放弦。弩機可維持長時間張弦,因此使用者有更充足時間瞄準,既降低使用難度又大幅提升準確率。在火藥有效運用前,弩一直是威力最強大的遠攻兵器。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弩機年代是戰國早期(西元前475~前376年),其發展至漢代(西元前206~西元260)形制已固定,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基本無太大的變化。
弩的裝飾秘訣一:弩弓的顏色
成語故事中是一把紅色的弩。漢至魏晉的文獻顯示當時似乎特別重視弩的顏色,弩多以顏色命名。李廣將軍(?-前119)用以力抗匈奴的名弩叫作「大黃弩」,也稱「大黃」、「黃肩」。文學作品中更多採用「顏色+間」的弩名,「間」也會寫成「閒」。東漢張衡(78-139)《南都賦》有「黃間」、班固(32-92)《西都賦》有「白間」、東晉陸機(261-303)《七導》有「紫間」等等。間其實是弓的淵部,位於中間握把和尾端簫之間。可見當時指稱弩的顏色時,主要是指弩弓的顏色,尤其淵部的顏色。
《考工記》記錄弓以干、角、筋、膠、絲、漆「六材」製成,其中弓體以干、角、筋製成,後於表面綁絲並塗漆。弩弓的顏色由漆色而來,綁絲或革帶有時在表面形成條紋的效果。如同大多數的漆器,弓色以黑、紅最常見。也就是說,「杯『弩』蛇影」的赤弩具有相當典型的顏色!考古實物見有內紅外黑的弓,也有弓以黑漆為底,上繪紅、藍圖案。秦始皇陵車馬坑所出的弩模型搭載一把白底帶金色條紋的弩弓,呼應班固《西都賦》中的「白間」。
弩的裝飾秘訣二:弩臂的裝飾
弩與弓在外貌上最大的差異是多了一條弩臂,而弩臂正是弩裝飾最豐富之處。九連墩戰國晚期楚墓出土四件木弩,皆在弩臂兩側有漆繪表現出弋射圖、出行圖等敘事性畫面。(圖2)弩後段會向下延伸出「柎」亦為裝飾重點,柎相當於槍托的部位。九連墩楚墓木弩的「柎」雕成鏤空獸紋。弩臂末端還會套上青銅套,有加固之用。院藏弩機附銅套,其上飾錯銀捲雲紋。(見刊頭首圖)
弩的裝飾秘訣三:弩機的裝飾
成語故事總將蛇與弩相連,但弩與鳥的關係更加緊密。鳥不僅是弩機上重要的紋飾,還與弩的功能有所關聯。
弩機多數為素面,有裝飾者少。但有裝飾者無一不採金、銀裝飾,尤為華麗。江蘇大青墩漢墓出土一件西漢時期的華麗弩機,露出弩臂的部分均滿飾錯金銀紋飾,有「天下第一弩」之稱。
最引人注目的是箭槽處的射雁圖,此外還有多種飛鳥、走獸圖像,整體似乎描繪射獵場景,相當動感。其中,望山上飛鳥紋具有長而華麗的尾羽,可能是雉或孔雀。(圖3)到了三國至兩晉,出現更多裝飾鳥紋的弩機。但鳥更為格式化,並使用更多重複性的幾何紋飾。
弩機與狩獵鳥禽息息相關。潘岳(247-300)《射雉賦》描寫「黃閒」射雉,體現「媒翳射雉」的獵雉傳統。舊時會刻意培養雉,使其聽人指揮誘捕野生雉。弩機上多見的長尾華鳥紋或許是雉?(圖4)此外,大青墩弩機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射雁圖,則可聯想到周代、漢代貴族的「弋射」傳統。除了雁與雉,前引的賦等文獻資料亦見以弩狩獵天鵝、鴨、鶉等,大致在《周禮》「六禽」範圍內,主以供膳,可見狩獵的主要對象是食用鳥。
餘論:「弓」蛇的興起
弩及其所蘊含的豐富狩獵鳥禽文化,在後來的時代漸不為人所知。北宋末年徽宗(1082-1135)敕令編修的《宣和博古圖》錄有裝飾鳥紋的弩機。兩件錯銀弩機的郭面、望山上飾有鳥紋,鳥亦具有長尾華羽。《宣和博古圖》將弩的年代訂為漢代並認為鳥紋是猛禽老鷹,取「擊搏飛揚」的氣勢。(圖5)但根據弩機及鳥紋的特徵與裝飾幾何紋的做法,更像三國、兩晉時期的弩機;紋飾則可能是雉等華鳥,反而是所謂的獵物。到了清代,清宮把多件弩機的瞄準裝置裝錯置於板機的位置,又因應陳設需求,將弩機反放於木座上。(圖6)
後來居上的杯弓蛇影之說最初可能來自唐代《晉書》,蛇影因「壁上有角,漆畫作蛇」。總之,最終被衍伸為一把帶蛇紋飾的弓,自此,杯「弩」蛇影也逐步變成現所熟知的杯「弓」蛇影。不過,唐代尚存弩蛇之說,如杜甫(712-770)絕筆詩以「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描寫獲罪貶官以來的猜疑畏懼。據《欽定四庫全書考證》,元代時詩文已變成弓蛇的說法。「杯弓蛇影」的興起或許與弩的衰退不無關係。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478期1月號,原題〈弩蛇與華鳥─談弩的裝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