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人的竹占 專訪中研院民族所:陳文德
訪問‧整理|陳涵郁、邱芊樺;攝影|陳筱勻
11月的一個微雨午後,我們前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拜訪陳文德老師,還好疫情趨緩,才得以進入他的研究室訪談。行前,老師還客氣地表示研究室東西太多,可能會有點擠,其實置身書堆中進行訪問,更讓我們感受到這四十多年來研究的累積。本次訪談首先請老師從自己的田野之路談起,帶領我們進入卑南人和竹占的世界。
田野的開始
陳文德老師畢業於臺大人類學系,原本碩論做的是阿美族,1984年進入民族所後開始研究卑南族。由於當時參加的「臺灣土著的傳統社會與人權現況」計畫只有一年的時間,他選擇到下賓朗,因為相較於卡大地布(知本)、普悠瑪(南王)等大型部落,下賓朗範圍較小、居民集中,比較有機會可以認識當地的族人以及他們的生活習俗。當時下賓朗大概有8、9成的族人是教友,以天主教、長老教會為主,也有浸信會和接受漢人信仰的居民。
在他的觀察中,天主教對於傳統宗教的包容性比較強。相較於在天主教為主的膽曼阿美族部落的經驗,初到下賓朗時的他,就頗為訝異天主教教友過世時,會在住家供奉牌位,甚至教堂裡也會掛放寫著已過世教友的小木牌。
與竹占師的接觸,是在1980年代中期,參加了劉斌雄與胡台麗兩位教授共同主持的「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這次他選擇了仍持續舉辦相對完整祭儀的普悠瑪部落做為田野地點,當時部落還有多位傳統儀式執行者,包括14位女性巫師、7位男性祭師,竹占師也有5、6位。
自阿美族傳入的竹占
竹占是一種將剖削過的細竹拉引後,觀察其斷裂方式判斷神靈意旨的占卜方式,是從阿美族傳來的,也因此老一輩的卑南竹占師在問占時是使用阿美語。老一輩的普悠瑪人由於地緣往來關係,多會說一點阿美語甚至排灣語;現在比較年輕的竹占師,已不會用阿美族話,大多使用卑南語了,這是很大的改變。
竹占師問占的時候,每一次拉引竹子,只專注問一件事情,如果得不到結果,就再拉再看是什麼原因。問占其實是與當事人反覆對話、確認的過程,當事者給的訊息越多,竹占師也越能夠理出一些資訊。有時結果很複雜、有時很單純,也曾遇過神靈不置可否的狀況。
竹占的問占過程竹占所需道具包括細長的竹段,以及拉引竹子的木棒。占卜方式是用右腳踩踏木棒,把竹子放在前端拉引,然後觀察分裂狀況進行竹占。
竹占用的竹子也有講究,要找尾端朝向東邊的。卑南語的東邊原意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好的事情,如舉行成年禮,要向著東邊並且在早上做,不好的事情要下午進行,朝向西邊。
竹占師採回竹子後,會將竹子切成比筷子稍微細一點的長竹段。開始占卜前,竹占師先彈酒通知神靈,接著就坐下來,從背包拿出竹子、問占工具,將竹子切成小片,然後再用刀子削,削到出現好幾層、有鬚鬚的狀態,才會開始拉。為了避免割手,竹占師會戴著像是輪胎材質的橡膠皮來保護手。
竹占的過程涉及不斷的問答,大多會持續半小時以上,過程也不太容易記錄,因為拉出來的竹絲是透空的,需要墊個墊子或是放在地上才拍得清楚,但若放到地上,竹絲又會和竹占師拿在手上的狀態不一樣。該如何解讀竹絲,確實是一套專門的知識。
需要竹占的時機
竹占通常運用在個人、家庭的日常事務,也會問及跟部落有關的事務。一般來說,竹占師只負責占卜不做儀式,在普悠瑪部落甚至會認為,占卜和儀式應該有所區分,不該由同一個人進行。
當事人尋求竹占的狀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狀況不確定時來詢問,例如「我接下來要做生意,有無什麼需要注意的?」另一種則是已經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如不明的病痛等,這時候問占是確認是否有特殊原因,以及是否需要儀式來化解。
除了竹占之外,卑南族還有夢占、鳥占。鳥占是透過鳥的叫聲來判斷外出時的吉凶,而夢占則是解讀夢境的涵意,當一個人做了夢,如果他了解夢的涵義(例如夢到代表惡兆的蛇),可以直接去找儀式執行者;但如果弄不清楚夢的意思,就可能先去問竹占,除了問夢的意思,也會問該找哪一位儀式執行者。有些巫師在接到委託時,也會先問當事者是否已經問過竹占、確認是指定她來施行儀式。由此可知,竹占師扮演著諮詢的角色,在問出事情的癥結後,卻仍須透過巫師或祭師的儀式來解套。
有意思的是,並非只有部落的人會去問竹占,其他部落的人也會來問,甚至連連其他族群和漢人也會來。反過來說,普悠瑪因受到漢人宗教的影響,族人也會去廟裡問事,或是兩種皆用。可以知道信仰的影響是互相的,而非單向的。
卑南族的儀式執行者
除了專責問占的竹占師之外,卑南族的儀式執行者另有以女性為主的「巫師」以及男性的「祭師」。
巫師與祭師、竹占師不同,並非個人想當就能當,而是被生前也是巫師的祖先找當事人來承繼這個工作。此外,巫師也不是無師自通,必須經過拜師,與師傅的關係密切。而祭師或竹占師就沒有這些限制,通常是他想學,然後也有天分就可以學習。雖然這些天分可能跟祖先有關,但是傳承性不像巫師這麼明確。
在儀式的執行上,巫師主要負責和個人、家庭等私領域的事務,但她們也會參加部落的歲時祭儀,與祭師分工互補。祭師通常是處理比較大型、部落層級的儀式。
跨越文化的理解
不同文化的人群,或許都企圖透過占卜,理解自身和群體的命運,以及不可知的事物。在本次的訪談中,我們了解竹占這個源自阿美族的占卜法如何在部落執行、與其他儀式進行者互補,以及時代變化下的跨族群文化互動。當陳文德老師以邏輯分明的語言細述他的研究成果時,也不時夾雜著神祕難解的案例,讓人深刻感受到理性與感性複雜繚繞的並存,而長期田野調查後的彼此理解,相信正是跨文化研究的魅力所在。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52期「好命這邊請」。
算×命:歐洲與臺灣的占卜特展
特展展期: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05月29日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詳細資訊:了解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