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文學獎精選/一趟簡單的古城旅行,是以陪伴為基調
琅琅悅讀「LOG IN 台南——0到400之間 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精選書摘及近五屆台南文學獎獲選作品,由【我們日常】、【我們記得】、【我們所在】三大主題,帶領您一同遊台南!
文/林世明
停格
母親缺席之後,我們府城的記憶,就停格在硬碟照片,那年的燦笑中。一方面疫情延燒,不適合出發遠方;再則是原本父母攜手的畫面,日後將形單影隻,顯得寂寞。邇來,每按壓一次快門釋放鍵,盡是隱隱傷痛。
生命中有許多空景,是靠人情溫暖去補白的。父母甚為節儉,對於專程去旅行有些遲疑,每每我總是會找一些理由,讓他們無法拒絕。那年,因為南下領獎,促成古都的微旅行。
輪椅是旅行的基本配備。後車廂行李總是得濃縮減量,以滿足肌力不足的母親,隨身輪椅起落使用。車子停妥就靠雙足推車,滑過臺南的巷弄,以及曲折繁複的驚喜。文明的城市,無障礙設施是否完備,自然成為評估條件之一。我們在疫情爆發前暢行,尤其安平區的古意最適合老人家慢遊。
帶老人家出門,首要哲學是景點安排不能太多,情願緩慢施施而行。再則若能連結懷舊情調,自然覺得親切。若有新鮮譎奇體驗,也能得到加分機會。四草綠色隧道雖屬安南區,卻離安平古堡不過五、六公里。這裡符合了新鮮的動能,銀髮歲月已近耄耋衰頹,需要灌注滿眼翠燦的綠意。我們的遊船,畫破光影攲斜折射,如夢似幻,有風拂臉。紅樹林中的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交疊構圖,映照溼地成鏡像,穿越運河忽然不忍打擾,這樣靜謐的畫面。涼風颯爽,母親將頭巾裹緊,包覆這一帶美麗;景致如電影流動,一幕幕畫面轉場。潟湖中的生態豐富,我們張望白鷺和鷸鴴科,招潮蟹與彈塗魚芳蹤,像回到童年時尋寶遊戲。青春不可追索,唯存回憶長留。
安平的樹屋,呈現是一種老態,安靜的風華。曾為德記洋行倉庫,而後榕樹氣根攀爬,在班駁牆面註記。那時,母親的體力已無法拾級,探索群樹抓下地表,皺紋粗糙的質地。她將自己置於輪椅上,在游移的時光中,靜靜閱讀人群。閒來無事,即堆滿笑容和過往的遊人打招呼。這是她和世界溝通的方式,即便陌生人出現,也能感受無比善意。我們備妥腳架,三人於倒數的分秒中,成了與古蹟相融的風景。即便畫面蕭瑟滄桑,依然享受短暫溫情慰藉。從不遠處購買的安平豆花,軟嫩可口最適合無力牙口。父母鬆動的假牙,早已無法抵禦粗暴食物,硬派的侵襲。只能選擇最綿密細緻的小食,送入口中毫無違和的相處。
一趟簡單的古城旅行,是以陪伴為基調。從住宿處輻射規劃,記錄小吃座標。於是,清晨的鹹粥、中午的碗粿和蝦仁肉圓、午後的水果冰品、晚膳的蝦捲魚肚,成了可靠咬嚼的指引中繼站。
我總想起,和父母親迤邐綿長的古都旅程。那樣從容自在,就像路過鄰舍般悠閒。如今雖不復返,但盈滿懷念。
●本文為「臺南文學獎第十二屆」獲選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