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文學獎/台南米糕—陳東海

琅琅悅讀 LOG IN 台南

琅琅悅讀「LOG IN 台南——0到400之間 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精選書摘及近五屆台南文學獎獲選作品,由【我們日常】、【我們記得】、【我們所在】三大主題,帶領您一同遊台南!

雖是小吃,台南米糕用料嚴謹才能顯出精緻。 攝影/高智洋

文/陳東海

不好介紹台南米糕。

北部朋友來訪,乍見台南米糕,嘴上不說,眼神卻都誠實地浮現輕蔑:一小糰糯米飯、三兩片小黃瓜、少許魚鬆,再澆淋看似肥膩的帶皮肉燥――如此寒傖,根本是台北滷肉飯的糯米版嘛。

以糯米為料理主角大抵強人所難,磨粉做成糕炸、炊粿還算常見,若求保有圓潤形貌,不經繁複巧飾恐怕難登大雅之堂,像帝王蟹米糕、紅蟳米糕、蒲燒鰻米糕,想方設法串蹭蟹蟳鰻的貴氣算是通例。再勉強,像北部筒仔米糕,至少也有紅蔥頭、蝦米、香菇、魷魚干絲幫襯,入盤上桌還得扣碗成形,外加五味醬汁潤色,如是這般濃妝艷抹才能羞澀上桌。

是的,台南米糕就是寒傖,然而,真正的吃貨能懂,傳統美食的奢華味覺總是從最樸實的食材開展而來。

首先,下墊藺草、上覆棉布重壓封口的蒸籠把糯米蒸得熟透,粒粒分明、晶瑩剔透,似為後續視覺張力鋪陳。當然,視覺效果絕非庶民美食的重點,事實上,台南米糕稱得上醒目色澤的也只是寥寥數片青綠的醋漬小黃瓜,其他糯米素白、魚鬆焦黃、肉燥暗褐,對好「色」之徒而言,確實乏善可陳。然而,台南米糕只與口鼻對話,只在貼近相親時,才能體會那兼具嗅覺、味覺與口感的純樸自信。

掀開蒸籠,氤氳蒸氣混著熟透的糯米、竹篾和藺草香撲鼻而來,店家俐落地以剖半的竹節抓取盛碗,再迅速撒覆狗母魚鬆,蒸騰的熱氣喚醒魚鬆特有的鮮美海味,瀟灑放肆讓人稱奇。然而,魚鬆之上隨即鋪放數片小黃瓜,在清爽的蔬果壓抑下,糯米香、魚鮮味都只能隱隱而作,多元的味覺在張縮之間醞釀翻騰。

可別以為這般含蓄溫吞就是台南米糕的全部,那顆粒分明卻又豐滿的糯米,在反覆集結來自各路的香鮮後,最終將朝聖般臣服於精心特調的肉燥中。三分瘦七分肥的肉燥是沙鍋溫火慢燉下的極品,軟嫩如豆腐,入口滑暢、肥而不膩。肉燥是隨意潑灑的,原想肉燥的醬香是為整合多層次味覺而來,細自咀嚼後,才發現口中那被壓抑已久,融合竹篾藺草的糯米香、熱氣醞釀的狗母魚鮮、脆黃瓜片爽口的酸甘甜,似受金聲、似承玉振,紛紛從口味遲重的肉燥中奔騰而出,深吸口氣,你更分不清那糾結纏綿的香鮮美,究竟是從何而來?你來不及驚訝、來不及懷疑,三、兩口後,那淺碗裝盛的台南米糕已然告罄,驚喜、震撼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惆悵、不捨,齒頰間徒留魔幻寫實般的嗅覺與味覺。

和文學無關,這是正統的台南米糕,寫實而不魔幻。

●本文為「臺南文學獎第九屆」獲選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LOG IN 台南

2024年,迎接「台南400」!台南累積了超過400年歷史,你對這座城...

台南400 臺南文學獎 我們日常 文學之旅 LOG IN 台南 美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