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文學獎/國華街美食攻略—曾元耀
琅琅悅讀「LOG IN 台南——0到400之間 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精選書摘及近五屆台南文學獎獲選作品,由【我們日常】、【我們記得】、【我們所在】三大主題,帶領您一同遊台南!
文/曾元耀
說到台灣的美食,很自然就會想到台南。說到台南的美食,很自然就會想到保安街、海安路、國華街。對我來說,要了解台南的味道,不難,只要走進國華街就知道。
每次走進國華街,就是走進美食的記憶,總不忘在滋味上抹上一層新的感受。了解國華街的最好方法就是至少要吃三家的美食,吃完之後,你大概就能看清國華街了。
國華街的上菜時間不定,有的是早上7點,譬如富盛號碗粿。有的是早上8點,譬如阿松割包或好味紅繞土魠魚羮。而邱家小卷米粉則在中午11點營業。
至於誰來點餐,誰來品味。早一點來的都是在地人或饕客,晚一點來的,則是觀光旅遊客。至於我們則是選在接近中午時分,當肚子餓的時候,當所有感官都敏銳起來時,此時品嘗食物更能感受其美味。
吃國華街美食,一般我都是先吃富盛號碗粿,主要是因為它很能刺激食慾,它的Q軟口感像蛇,在美食經絡通道中潛進,逐一打開御膳房之路,若再用幾粒拍碎的蒜頭,一下子就把油封的記憶炸開,所有口慾串連心經與胃經,此時你已無法逆行或背叛,只能心悅誠服當個碗粿的臣民。當然我一直確記,不能把所有的胃口全押在一種美食,於是我就會在意猶未盡的滿足下,轉往阿松割包。
阿松割包就像中式三明治,我最喜歡的口味是豬舌割包,在厚實的包子外皮下,藏入的不是城市的高貴,而是老街的傳統,譬如酸菜、譬如醃白蘿蔔、譬如又Q又扎實的豬舌,再淋上花生醬汁,光用看的,就把胃口接上地氣,古早味就開始呵護脆弱的鄉愁。
一道土托魚羹上來,首先,你要用所有的感官去閱讀。你要放任眼睛巡察美食的外觀、色澤,辨別掌廚者的用心。再緩緩深吸一口氣,看香氣如何解釋它的味道。再來,舀一小匙湯頭,噘起嘴唇,輕吸一小口,讓湯汁鋪滿舌頭,讓味蕾傾聽魚羹說它的精心配方。最後,咬一小塊土魠魚酥塊,緩慢咀嚼,讓魚肉的Q彈去解釋遠方大海的壯觀。一碗土魠魚羹的誘惑,挑戰的不僅是味蕾,也是挑戰你的美食記憶,土托魚羹的香氣掠過腦海,把故事從羹湯的底蘊拉回現實的滿足。
美食都需要加鹽、加油、加上鄉愁,才能提味,才能吸引人。國華街的美食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依附。國華街賣的不只是美食,賣的也是回憶。賣的不是城市的高貴,賣的是古早而樸實的味道。人生少了美食,就像愛人少了裝扮,總是元氣不起來。一道好菜所植入的密碼與歡樂,就像一部好電影烙印在腦海裡,陪伴我們,在城市的寂寞街巷獨行,而無所遲疑與畏懼。
●本文為「臺南文學獎第九屆」獲選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