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說書 EP.31|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

聯合新聞網 瓶說書
(圖/翻攝自Youtube帳號「寶瓶文化」)

主講人: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林歆婕(寶瓶文化營銷部主任)

播出日期:2021年9月15日

推薦好書:《「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文/寶瓶文化


書名:《「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作者:陳乃菁 ...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你、我都會老。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本集完整版影片:

本文為寶瓶出版社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瓶說書

文學、教育、視野、生活、後青春。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

外籍看護 寶瓶文化 閱讀專題 瓶說書 Podcast 聽Podcast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