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種旅行者?從玩樂到流放,找到旅行的意義
●本文摘選自一刻鯨選製作《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 前往一刻鯨選,立即試聽!
(內容/林瑞昌,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旅行是什麼?如果用比較開玩笑的角度來講,所謂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彼此互相交換。因為對外國人而言,他們的日常是我們的非日常;而我們的日常,同樣也是他們的非日常。所以去國外旅行,就好像是大家的日常互相對調。
不過,玩笑歸玩笑,依據我多年觀察,發現旅行實際上至少能夠分成三種不一樣的進階,我稱為:玩樂、圓夢、流放。
玩樂的旅行
最簡單來講,旅行首先就是玩樂。平常我們就好像旋轉木馬一樣,每天朝九晚五,不停地轉動。面對這樣的日常,又有誰不需要稍微停下來犒賞自己,暫時離開這麼無聊又重複的生活呢?所以人類開始旅行,目的就是要擺脫枯燥、一直重複的自己。也因為這樣,出發之前,我們會開始找哪邊好玩、哪裡好吃,一定要去打卡等等。
圓夢的旅行
但也不是所有旅行都非得要吃吃喝喝,跟享樂無關的旅行也是有的。相信不管是你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那種出去玩的目的是為了圓夢。例如,我常常帶團帶到蜜月旅行的客人,他們會說:「為了見證我們的愛情,因此選擇來巴黎。」而且還非得在巴黎鐵塔前面留下合影。
除了婚姻蜜月,有時候也和夢想有關,而且再苦再累都得去。像是為了實踐信仰,一輩子至少要去耶路撒冷之類的聖地朝聖一次。
流放的旅行
最後一種進階,我覺得跟玩樂、圓夢又不太一樣,屬於一種「自我流放」。流這個字有點被動的意思,我們說隨波逐流,而放則是一種完全的自覺,你把手握起來,這叫緊握,好像生活所有束縛都是把你綁在一起,你為了工作、家庭,不敢把它放開;可是有時候,我們必須把自己放開,就會找一個地方去流放。這種流放的旅行,沒有一定行程,捨棄掉那些「非得做什麼」之後,會讓你慢慢更接近自己。
翻開名為世界的書
我常說,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翻開了第一頁。但坦白說,我也遇過非常多「越旅行越貧窮的人」,這個窮指的不是把錢花光,而是越去玩,心卻越貧乏。我看著他們,心中總會有很多感慨,這種就是人家說窮的只剩下錢,或者窮的只剩下護照上的入境章。
即使去過這麼多國家,但從來沒有讓當地的生活真正進入到生命,反而帶回更多偏見。到了日本去嫌棄說,日本怎麼會這樣,人家歐洲又不是這樣;到了歐洲去說,人家美國怎麼樣,歐洲怎麼不是這樣;然後到了美國去,就是台灣多方便,美國如何如何,還要硬收小費。
歸根究柢,我發現這樣少了一個元素的旅行,問題就在於:這是趟沒有文化的旅行。他們不是旅人,只是收集國家的觀光客,這樣的旅行最終收穫可能真的只剩下在社群軟體上炫耀。那我會覺得,好可惜、好空虛,也好蒼白。
所以回到剛才講的,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打開了第一頁。其實我們自己也是一本書,如果你沒有做好敞開心胸,如果沒有準備好要打開你自己,你就算走了全世界,你永遠也只是翻開了自己的第一頁。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