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無知的解藥!專訪吉光旅遊總經理林瑞昌,解密「完美行程」心法
專訪的場地在會議室,中間隔著長桌,我們之間實際上是面試官與面試者的距離。我面前的男人,抱著數本書靜置桌上,每本書還看得見數個標記的折角,一邊與我們抱歉待會兒也許會暫時離席與來賓Say個Hello。眼神如同他的思慮咕溜溜轉動,吉光旅遊總經理林瑞昌話語敏捷,瞬間把會議室的冰冷距離,轉化成鄰家大哥的溫暖對談。
他回憶自己大學選填志願。在那個理工至上的年代,自己卻對理工科系毫無興趣,遂挑選了心理系就讀。正巧文學院就在心理系旁邊,從旁聽中文系課程進而申請雙學位。他說:「因為這樣因緣機會之下,我覺得在大學真正熱誠的,還是人文相關的課程。所以我是從學校開始重新接觸很多跟人文相關的內容,慢慢進入藝術、歷史的領域,越來越覺得有趣!」
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在出版社。結果發現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每天處在校對、催作者稿子、或開出版會議的無限迴圈。大概只做了三個月,林瑞昌就決定不如歸去了。「我不想上班,因為我覺得很痛苦!」也因此開始思考,如何可以靠文字活得下去?我希望我成為文字工作者以及領隊,因為我很清楚文字工作者要養自己太困難了,可是領隊可以平衡收入。
「我讀了很多書,看很多電影,有些畫面感。我想到世界各地去,可是沒有錢,怎麼去?因此領隊這個行業不錯啊!只要你從旅行社內勤業務做起,開始變成領隊,當你有領隊證,就可以是自由領隊。雖然自由領隊不自由,是公司派你去哪就去哪,可是至少他不用上班!」就這樣,林瑞昌開啟了自己的旅行人生。
消費者至上,造成旅行的落差
身為資深國際旅遊領隊,他分享多年的觀察。台灣人去國外旅遊,會讓人家看笑話,或者做了一些當地不允許的事情的比例已經越來越低。一方面資訊越來越發達,出國經驗多,台灣各方面的知識水準也提高很多。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台灣鯛(刁民)太多,因為台灣有一個變形扭曲的消費者至上的市場觀!」林瑞昌認為:一旦消費者主體意識過頭,到國外去的時候,一些小小沒有辦法達到你預期的事情發生,很可能就會反應過頭。例如班機延誤,台灣人相對法國、美國、英國人來說,耐心就明顯不足。
又例如:在台灣的餐廳、飯店,如果一碗湯不好喝、冷掉了,客人叫老闆、主管來,為了要讓客人滿意,餐廳就會給一堆本來就不應該給的東西,甚至整餐免費招待。但在國外,很可能就換一個湯並道歉,結束。許多台灣人不能接受,因此打壞了心情。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特性,如果說單獨講我們台灣,最重要的其實是不要把在台灣被寵壞的消費者心態,就是老大的心態,帶到國外去。因為國外有時候是完全反過來,國外大部分是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就像去國外很多的麥當勞,你發現廁所都鎖起來,進去需要按密碼!密碼哪裡來?你要去買一包薯條,一杯咖啡,上面才有密碼。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
旅行是無知的解藥
本次與一刻鯨選合作的《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有聲課程。林瑞昌認為要「要做一個有文化的旅人」,要先做到放開心胸與尊重別人。現在取得資訊雖然很方便,可實際上大家都活在自己的資訊同溫層,但是旅行就是強迫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你到了不同國家去,會發現同樣的國際衝突,人家的立場跟你完全相反。」旅行,映照了自己的無知與愚昧,因此他特別想提出「旅行是無知的解藥」的觀點。
像在歐洲,許多餐廳為了讓你優雅的用餐,提供寄物服務,台灣人往往想省小錢,結果包包、外套、雨傘全塞在座位上,看上去特別窘迫。「旅行它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有時候帶團也不用講太多,該講的講完,但是不用強求大家第一時間就接受。幾次之後,大家也入境隨俗,進高級餐廳給點小費置物。」行程結束,也許會發現大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林瑞昌深有感觸地說:「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理智,而且是願意學習的、願意理解的。」
「台灣應該也是全世界最喜歡出國的國家!」日本有1.2億人口,不要講出國,他們擁有護照的連總人口數三成都不到。為什麼台灣人度假的時候,覺得說我寧可去國外?第一個原因,是台灣的旅遊成本過高,尤其是飯店。其次,國內的旅行設施與動線規劃也沒有國外完整,如果國家跟國家比的話,林瑞昌認為在這方面,台灣確實是比較落後的。如果台灣要以「觀光立國」為目標,從思維到執行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旅行與閱讀
專訪過程,林瑞昌坦言自己是一個極怕無聊的人,也是一個受不了愚蠢的人,因此很早就透過閱讀去尋找樂趣。後來的人生,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漸漸發覺閱讀與旅行的異曲同工,他饒富深意地說:「所有的旅行,所有的閱讀,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相遇。」林瑞昌以自己為例。大學那個文青苦悶的時代,真的覺得好像只有文藝可以跟你對話,那時候大家在講存在主義,自己去讀也是很模糊,朦朦朧朧的。
卡謬《異鄉人》就是那時讀的!「後來我旅行到了阿爾及爾,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的首都,卡繆就出生在阿爾及爾。卡謬不是法國人嗎?原來阿爾吉爾是法國的殖民地!你就會豁然開朗,難怪卡謬會寫異鄉人。在殖民地出生的法國人,在殖民地,人家覺得你是統治者;你回到法國,人家說你是殖民地來的。夾在故鄉跟母國中間,哪一個地方都不是歸處。」旅行的當下,林瑞昌總是不斷與過去的閱讀經驗相遇。
艾倫•迪波頓《旅行的藝術》是林瑞昌非常喜愛的一本書,他也在聲音課裡特別強調這本書的價值:「有趣的地方是他把旅行拆解,旅行的出發前有個期待,然後旅行在你抵達目的地的中間,他提醒你有一個臨界空間。臨界空間是什麼?就像機場、火車站這些空間,你在這些空間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身處臨界空間,不僅可以購買紀念品、使用公共設施,艾倫•迪波頓很好的提醒我們:「旅行的心態必須要一層一層的打開,接下來才會產生特殊的旅遊經驗!」臨界空間有當地文化,也有形形色色的旅人,彼此的交流碰撞,等著旅人去親身體驗、去觀察。
「旅行跟閱讀對我來講現在是同一件事情。每一次的旅行,是我用腳在閱讀世界;而閱讀則是用眼認識世界。」無論是旅行還是閱讀,對林瑞昌而言都是「朝向內在的探索」是不斷開拓自己的旅程。有一段時間,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是跟著林瑞昌一起旅行讀物:「這本書讓人保持一個覺察的敏感的心,也讓你的旅行充滿著無限的樂趣」,「今天我無論我去哪裡旅行,至少要丟一本閒書,我才覺得行李是完備的!」
想要成就一場怎樣的旅行,也許見仁見智。但林瑞昌從自身經驗與帶團觀察裡,淬鍊出聲音課:《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專為想好好享受、體驗旅行的你,做好關於旅行的心理建設。也許你無法改變造訪的國家,但你可以轉換你的視角。以開闊的心胸重新認識自己,以及這個「我們自以為已經認識的世界」。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打造不後悔旅遊行程必備,全台第一檔「旅行思維」線上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