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壞,三姑六婆其實是保守社會的挑戰者

琅琅悅讀 一刻鯨選
三姑六婆一詞,起源於古代的婦女職業(五代南唐周文矩仙姬文會圖,國立故宮博物院,台...

(內容/林保淳,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逢年過節,最怕三姑六婆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很多事情被傳來傳去,最後假的都變成真的。對於這樣的描述,無論你是不是認同,或者感覺非常有既視感,無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或觀念裡,似乎經常聽到這個成語,而且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一個極具貶抑的用詞。

三姑六婆原來指的是職業

根據記載,「三姑六婆」一詞,最早出現於元末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至今已經流傳六百多年之久。在一開始,指的是九種婦女的職業。分別是和宗教相關的尼姑、道姑、掛姑;以及跟市井相關的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其中,三姑的尼姑、道姑很容易理解,就是女性出家人或者道教修道者;掛姑則是專門為人占卜、算命、看風水的女性。

所謂的六婆,一般人最熟悉的,莫過於替人說媒、作媒的媒婆。至於其他的五個,牙婆是做人口買賣;獅婆是靈媒;錢婆是經營妓院的老鴇;藥婆是販售草藥,尤其墮胎藥;而穩婆熟悉女體,負責產婦接生,也有部分在衙門服務,專門管理女犯以及檢查女屍。

被賦予負面標籤的背景

這幾種職業,一方面在古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卻也反映出幾個共通點,那就是看在當時的人眼裡,認為是比較低階層的職業,光從業務範圍來看,不僅和神祕的巫術沾上邊,也有跟青樓相關,甚至直接屬於人口買賣。

另外,在保守的風氣底下,世俗眼光總認為婦女應該待在家中相夫教子,但她們的活動,無疑打破過去的傳統觀念,因為這些職業常常出入各家各戶,特別要和不同女性打交道,明顯不符合傳統價值觀。

也因此,在儒家主導的社會風氣中,便逐漸被貼上了負面標籤,就連在文學作品裡面,時常被塑造出壞人的形象。例如,《金瓶梅》當中的王婆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不僅是媒婆,也兼做穩婆的工作,同時在作者筆下,王婆被刻畫成一個貪婪、狡猾的人,最終還走向悲慘結局。

三姑六婆真的都這麼壞?

雖說三姑六婆大多背離傳統的儒家價值觀,加上她們會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層面的外人,所以無論是在歷史或者文學中,往往被賦予負面形象。但她們的出現,某方面而言,也算是成功地挑戰了傳統的性別分工,並且運用自己的專業,突破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除了三姑六婆,古典小說還常見妒婦、佳人的塑造,通過這些人物登場,某方面也傳遞了某種文化觀念中的「潛意識」。

究竟這些婦女在古代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為何會演變出這樣的形象?就讓《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聲書,為你解惑!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一刻鯨選 古典文學 女性 小說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