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錢,就能全民有錢?經濟學史上的百年爭論
如果說,要找一本在經濟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莫過於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這是最難懂的經濟著作之一,卻也讓作者凱因斯,以及他的「凱因斯理論」,成為自古典學派之後,在總體經濟學理論樹立起另一大山頭,並且被廣泛地運用在各國的經濟決策上。
過去的古典經濟學派中,認為市場機制的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因此儘管過程很漫長,最終仍會出現符合公眾利益的和諧結果。
然而,歷經了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之後,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凱因斯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主張:政府應該干預經濟體。
在凱因斯理論的觀點裡,那隻無形的手必須被看見,或者簡單來說,政府就是那隻手,透過政府的影響,才能快速且有效的解決經濟衰退問題。
花錢?由政府帶頭最有效
根據凱因斯的說法,當人民都在儲蓄,企業主也不願投資時,整體支出減少,衰退便會發生,經濟體將不再成長。
這時,政府有責任帶頭花錢,不管鋪道路、蓋醫院、做建設、替辦公室添置新盆栽都可以,甚至是去把鈔票埋起來,都還比不做為更好,因為當企業主聘用勞工去挖錢,也會創造支出和新的就業機會。
乍看之下,政府的支出可能會高於收入,可在一段時間的赤字運作下,經濟有了起色,終究能回收到更高額的稅收。
又或者,另一種做法是「減稅」。事實上,1960年代,美國政府確實靠著這招,成功推高總支出。總而言之,無論如何,把更多的錢放到消費者手裡,人民自然而然會放大消費,讓停滯的經濟體再次前進。
大蕭條不再發生其實是偶然?
到了1971年,凱因斯學派的發展看起來非常穩固,就連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都自稱「如今,我也是凱因斯學派。」
雖然經濟還是起起伏伏,但確實,二戰結束乃至於往後數十間時間,如同1930年代的大蕭條並未再次重演,全世界各經濟體穩定成長,不斷提升生活水準。
然而,卻也是在1970年代,凱因斯理論頓時失去了以往的光芒。在經濟熱發展之下,由政府的支出開始推高了通膨,這使得部分經濟學家對看似合理又有效的凱因斯理論產生質疑。
「經濟表現良好,真的都要歸功於凱因斯嗎?」有沒有可能是,在政府干預下導致如此高的通膨,反而讓經濟體變得不穩定?於是,新的經濟學派逐漸興起,並且攻擊凱因斯理論,而在這些論點與想法中,古典理論學家也即將捲土重來。
全球股市上沖下洗,究竟是正常的景氣循環,還是新的一輪經濟衰退即將到來?耶魯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little history系列,《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有聲書,讓你不用正坐書桌前,不分通勤、運動、做家事,隨時隨地補充知識,聽作者深入淺出的書寫,主播專業朗讀,認識從古至今的經濟學發展,讓你理解經濟學,正確解讀世界!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