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外來文化,是與世界接軌還是捨棄傳統?變遷下的不丹見聞錄

琅琅悅讀 一刻鯨選
《不丹沒有槍》獲選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15強(圖片來源:海鵬影業)

(內容/傅朝卿,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獲選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15強,不丹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新片《不丹沒有槍》近期正式在台上映。

本片除了電影宣傳海報上,由一名喇嘛肩背步槍的畫面引人好奇外;作為少見的不丹電影,劇情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描寫不丹迎接民主化的經過,也藉由外來與本土兩種文化的衝擊,刻劃不丹人在現代及傳統,試圖尋找平衡點的過程。

倘若從正式國名來看,「不丹王國」顧名思義擁有國王,巴沃邱寧多傑接受記者訪談時表示,民主對不丹來說是很獨特的存在,放眼各國歷史,追求民主經常需要流血革命,但在不丹卻不一樣,是由國王推動。他說:「身為不丹人會支持國王的決定,而民主是國王想要的。」

就這樣,不丹在2008年時,舉辦了國家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選。而《不丹沒有槍》的主軸之一,正是敘述為了讓村民認識什麼叫投票,特別試辦一場「模擬選舉」的故事。

談起不丹,建築系教授傅朝卿有數次走訪經驗,所見所聞全都收錄於有聲內容《建築與人文系列之深入雷龍之國:不丹》

世界最幸福的國家?

「第一次去真的覺得很快樂,手機不能用,電腦都是不丹文,晚上在飯店只能睡覺。」傅朝卿打趣地分享。

事實上,幸福國家的概念由來,正是不丹國王所提出,這也是有名的GNH(國家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比起常見的GDP,更注重國民的精神感受,同時在過去的評量與訪談中,近九成的不丹人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但是,這個全世界最後一個開放電視和網路的國家,現在踩上了改變的道路。

「以前不丹房子全是夯土蓋的,」傅朝卿從建築點出不丹的轉變:「現在你去看城市,蓋房子的方式都不同了,傳統夯土變成磚石,裝飾也不再用木頭,改用澆灌。」

興建中的不丹傳統夯土房(圖片來源:傅朝卿)

與傳統大不相同的資訊漸漸傳入,雖然電影用較為幽默的手法表現,然而,外來文化確實一點一滴在改變不丹。

要說現在或未來的不丹人還幸福嗎?倘若從不同觀點,可能會得到大相逕庭的結果。當我們看著不丹,覺得他們快樂、無憂無慮的時候,他們的年輕人也看見從前看不到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抗拒傳統,認為文明世界擁有的,為什麼我們沒有?

「所以我想所謂幸福,其實是一種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感受。」傅朝卿說。

文化的互相衝擊

一方面是外來文化正在改變不丹,另一方面在不丹漫步時,外地人的我們自然也會接受文化的衝擊。

最讓傅朝卿留下深刻印象的,無疑就是陽具崇拜了。他特別提到:「不丹的建築,尤其是宗教建築一定會有金翅鳥跟獅子,而民居的裝飾,最多的就是陽具,而且這無關乎色情。」

原來在不丹的傳說中,大威德金剛以及一位法力高強的僧人,都曾用陽具擊敗壞人,拯救不丹人民。因此,不丹人常在房屋外牆畫上陽具,藉此避凶趨吉,就連紀念品店也找得到巨大的陽具雕刻。

金翅鳥、獅子、陽具是不丹房屋上常見的彩繪裝飾(圖片來源:傅朝卿)

不過這些傳統如今也開始轉變了。巴沃邱寧多傑受訪時表示,他以槍枝代表外來文化,而「陽具象徵」則作為不丹本土文化代表,小時候到處可見陽具裝飾,但受到外來觀念的影響,很多人開始會感到不好意思的感覺,所以和以前相比已經少了很多。

從電影,導演用不丹人視角,掀開覆蓋在不丹的神祕面紗,讓人得以一窺文化相互影響下的轉變;而從傅朝卿教授的《建築與人文系列之深入雷龍之國:不丹》,不僅簡介不丹的風土民情,用建築專業深入分享不丹的傳統建築,更以外來訪客的角度,解說最實際的不丹見聞。

如果你好奇這裡的一切,除了電影,也邀請你跟隨教授腳步,一同神遊不丹!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建築與人文系列之深入雷龍之國:不丹》

一刻鯨選 不丹 電影 傳統文化 建築

推薦文章

留言